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公司 贷款 企业 费用 车辆 万元 中国 银行 美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6位钢铁行车女工跨界做养老护理员:“职场转型,我们行业选对了!”

她们曾是飒爽英姿的宝钢行车工,在高空中操控庞然大物,每天开动机器、吊运几百公斤重的物料。而今,她们转型做养老护理员,照料老人起居、看护老人安全、协助老人活动与康复。

经过几年磨炼,16位从钢铁行业走出的产业女工,在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市三福院”)找到职业发展新方向。她们平均年龄43岁,中专及以上学历占比32%。原来,她们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鲜少与人沟通;现在,她们的服务对象是需要照护的老人。这一转型跨度不小,她们如何完成职场蜕变?

从“下不去手”到“全都能做”

“我在钢铁行业工作了十多年,每天都是在十几米的高空中度过的,工作时高度紧张。”75后何洪菊向记者比划驾驭行车时起吊、运输、放下的动作。对女性而言,行车工是高危职业,尤其是刮风下雨、上夜班时,上上下下不安全。

何洪菊原来在钢铁行业的工作场所。

“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这个工作不可能长久地做下去,那我还能做什么?”步入“不惑”之年的何洪菊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听说“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时,何洪菊有些心动,“这个工作我应该能做,护理技能学了也用得上。”

2019年,市三福院招聘护理员,何洪菊和其他4名行车女工报名后顺利入职。那一年她43岁。

作为养老行业的“小白”,何洪菊对护理员的最初印象无非是“帮老人穿衣、喂饭、洗澡”,直到接受了3个月的岗前培训,她才真正开始了解这个职业。

“20年前,当我第一次爬上三层楼高的行车操作室时,内心是恐惧的。转行后,当我第一次为老人清理排泄物时,内心是抗拒的。”何洪菊说,当时那刺鼻的气味和自己不由自主抗拒的双手,不知从何下手。心理调试了几秒后,她终于伸手处理。“有了第一次,后面就容易多了。”

较之排泄物,老人的离世是更大的考验。去年一个夜晚,有位老人突发疾病,医生竭尽全力也没能挽救回来。正在上夜班的何洪菊看着自己朝夕相处、精心照护的老人离开人世,万分悲伤。可作为护理员,她的当务之急是为遗体更衣。“帮老人更换尿布我不怕,脏活累活我也不怕,可这件事我真的怕啊!”此时,何洪菊想起了她第一次鼓足勇气攀上十几米高的行车操作室时的情景。“做好一件事的首要条件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想到这里,何洪菊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为遗体进行更衣等操作。老人的离世让她第一次慨叹生命的脆弱。“老人离开当晚我一夜没睡。”这也让她决心给予老人更细致的呵护照料。

“我长这么大,还没有经历过离别。”85后唐开燕同样也经历了这样的内心挑战。她于2023年6月从宝钢转行成为市三福院一名护理员。“那天早上我照常给一位奶奶喂饭,看着一切都正常,没想到当天晚上奶奶走了。”唐开燕说,当时她脑子里都是奶奶的身影,奶奶的女儿在哭,她也哭得伤心。“这位奶奶是个老顽童,经常跟我们开玩笑,没想到突然就走了。”唐开燕说,这一次的离别对她的触动非常大,以前她自己的奶奶走的时候,她不在身旁,“我要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尽心照顾他们共度晚年,让自己少留遗憾。”

从基层工人到“工匠传人”

2016年,钢铁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工人们开始面临转型发展和就业选择的双重压力。何洪菊的转行带着几分“偶然”,而同为行车女工的付海艳,虽然比何洪菊晚几年转行,却是有备而来,“我觉得养老行业发展前景不错。”

2021年,为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付海艳开始备考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对于仅有初中文凭的付海艳来说,大量的养老护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术知识如同横在眼前的一座大山。但她却丝毫不敢懈怠,利用行车工业余时间不断学习磨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如愿以偿获得证书,并于2023年9月入职市三福院。

因为是“带证入职”,且不俗的面试表现,让付海艳受到了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工匠、市劳模黄琴的关注。入职仅一个月,她就被黄琴收为徒弟,成为“黄琴工作室”的一员。“刚入行就有劳模工匠手把手指导我,我真的太幸运了!”

入职后,师傅黄琴卓越的工匠精神和超强的业务水平让付海艳对养老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工作室,她跟着师傅学习如何进行高效护理、如何与老人及家属有效沟通等专业技能,她的专业技能也在快速提高。比如上个月工作室的培训内容是如何帮助偏瘫老人换衣服。“要了解老人患侧的具体位置以及穿脱衣的原则。我们学会后,再手把手教给老人,让老人也能自己换衣。”

转行护理员一年多来,付海艳一刻不敢懈怠。师傅有时会“查岗”,在一旁观察她为老人翻身的动作是否标准,等她的动作停下来,师傅再逐条指出动作的疏漏点。辛勤的付出也带来了丰厚的收获,在黄琴的带教下,付海艳迅速成长,成为所在工作区域的业务骨干。

她还将从师傅那里得到的“真传”,传授给身边的同伴们。三福院不仅有师傅代教,也为每位护理员制定了培训计划,鼓励他们不断精进。从宝钢转行到市三福院后,80后陈友梅、冯丽通过努力很快拿到了护理中级证书,但是她们的学习并未止步,业余时间在上海开放大学进修护理专业的大专课程,把学到的技能知识应用到护理中。陈友梅说,“有的老人无缘无故发脾气,换在以前我可能会生气,也不知如何处理,现在我会倾听和共情他们的感受。老人如果发火,我就静静坐在他们身边陪伴,等他们心情好转后再去安抚。”

从“把握行车操纵杆”到“托起养老生命线”

从钢铁企业转行到养老机构,这一转型跨度颇大。虽然两个行业的专业技能截然不同,在转行6年的何洪菊看来,两者都需要责任感、耐心和细心。

“你面对的是一群老宝贝,他们把我们当作亲人,我们也要像亲人一样照护他们。”采访时,陈友梅的手机响了,原来她照护的一位老人醒来时没看到她,就急着来call她。陈友梅提到一位80多岁的老伯,他刚从其他院里转过来时有些萎靡,身上有压疮、鼻饲吃流食,要求也挺多。老伯的女儿对陈友梅也不太放心,前来探望从来不预约,都是搞“突袭”。在陈友梅的细心照护下,老人的压疮没了,精神状态好多了。看到老爸的变化后,老伯女儿对陈友梅说,“我知道我父亲很难‘弄’,你真的辛苦了!”

冯丽原来是钢铁厂里胆大心细的女工,如今转型成为善解人意的专业护理员,“照顾老人,我们要格外小心。比如提醒老人倒开水时,语气要温和,动作也要轻柔,否则一旦老人被烫到后果不堪设想。”冯丽上的是夜班,有的老人睡不着,就拉着她聊天,“我问奶奶怎么了,她说想家人,还把家人的照片翻出来,我就和她一起看。”

唐开燕庆幸自己有一技傍身,“我的专业护理知识不仅是行业立身之本,也能帮助到自己的家人。”她说,婆婆比较胖,当初她脑梗卧床时,婆婆的四个女儿抬起她的身体帮她擦身、换衣,邻居还羡慕地说,“多亏你生了四个女儿”。“做了这一行后,我发现卧床老人有专业的换衣方法,根本用不着那么多人,当我跟家人们分享时,他们觉得我选对了行。”唐开燕笑着说。

这是16位老钢铁人的共同感受,起初是试一试,真正投身这一行后,她们更坚定了这一职业方向。如今她们中已有9人获得养老护理员中级资格证书,已成了市三福院养老护理队伍中不可小觑的新力量。她们说,“从‘把握行车操纵杆’到‘托起养老生命线’,职场转型,我们行业选对了!”

原标题:《16位钢铁行车女工跨界做养老护理员:“职场转型,我们行业选对了!”》

题图来源:唐开燕在照料老人。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海燕

相关文章
  • @准高中生,名师分享:理化难度跃升怎么办?三步让你轻松突破

    现在,不少准高一新生已开始期待高中的学习生活了。对这些高中生而言,物理和化学都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与初中相比,理化学科在知识深度、广度和思维要求上都有质的飞跃,换言之,难度系数陡增。也有不少人在暑假期间就开始提前学,“抢跑”部分高中理化知识了。但事实上,学好任何一门科目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不

    2025-08-22 19:44:00
  • 泉州八旬老人山林走失,救援人员冒雨撑起“雨棚”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林君 詹惠阳 文/图8月14日夜间,泉州泉港区涂岭镇山林中上演暖心一幕:救援人员冒雨为获救老人撑起“雨棚”。这段2分多钟的救援视频近日在社交平台热传,民警与志愿者的善举赢得网友纷纷点赞。视频记录下感人瞬间,当救援队在密林中发现体力不支但意识清醒的老人时,突然天降暴雨。

    2025-08-19 06:06:00
  • 4岁学手语,10岁帮听障摆摊父母做翻译!浙江街头这幕刷屏,网友:“最强小棉袄”

    “爸爸,这个哥哥要的是大份,微辣。”随着女儿余梦琪用手语动作熟练地表达出顾客的需求,一旁掌勺的余嘉迪比出了“OK”的手势。几分钟后,一份烤得冒油的五花肉泡菜卷就被妈妈罗超端到了案板前。余嘉迪和罗超都是听障人士,来自浙江丽水。这种高效的配合方式,是一家三口磨合三年多的默契。最近,这一家人在丽水市体育中

    2025-08-12 12:30:00
  • 未成年人安全|男孩双手差点不保,比沸水更凶险!很多家庭有

    2岁男孩被灼伤双手差点不保小心家中角落里的这种危险品2岁男孩被灼伤,双手差点不保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医生接诊了一个特殊的病例小孩2岁多整个人痛得哇哇叫受伤部位是双手皮肤已经发黑一看就像是被什么化学物品灼伤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灼伤这么严重?祸首是放在家中角

    2025-08-12 11:43:00
  • 点燃科技梦想,WRCT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苏州城市选拔赛开赛

    8月9日,以“数智赋能 科创未来”为核心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WRCT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苏州城市选拔赛,携手青少年科学与工程创新实践与成果展示活动在苏州市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启幕。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WRC)的核心赛事,世界机器人大赛(WRCT)自2015年创办以来,历经九届的精心打磨与持

    2025-08-09 16:16:00
  • 张荣:社区平安的“深耕者”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在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江苏路派出所齐东路社区,民警张荣的名字早已与辖区的烟火气融为一体。从晨练的老人到放学的孩童,从商户店主到社区干部,提起这位扎根基层十余年的社区民警,人们总会说:“有张荣在,心里就踏实。”作为一名部队转业干部,他把军营里锤炼的“敢担当、能吃苦、重实干”的作风带到社区警务中,不是惊

    2025-07-27 15:45:00
  • 贵州百灵董事长2.45亿股满仓质押,用于投资“别家产业”,公司扣非净利仍承压

    7月24日盘后,“苗药龙头”贵州百灵(002424)发布投资者关系记录表披露,截至目前,董事长姜伟持有公司2.4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7.55%,其中100%处于质押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姜伟现股份质押融资用途为投资运营的非上市公司产业及偿还其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负债,不用于满足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相

    2025-07-24 18:03:00
  • 蒙山沂水间的母爱三重奏——厉彦林:母亲活在时光里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3日讯 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新出版的散文集《母爱情深》新书分享会在莒南新华书店举行,书中字里行间满是对母亲的深切思念。透过作者厉彦林的讲述,我们得以窥见一部耗时十年的作品背后,那份跨越生死的母子情深,以及他对母爱最虔诚的礼赞。母爱需要“慢炖”2015年,母亲祁为菊的离世将厉彦

    2025-07-23 14: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