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贷款 费用 公司 车辆 企业 银行 万元 自己的 可能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致命奶酪棒!2岁儿童被噎身亡,这些食物退退退……

3月26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综合ICU主任叶盛

在其社交平台上

分享了一个令人悲痛的病例

近日,一奶奶给孙子吃了根奶酪棒,不料孩子吃得太兴奋不慎呛到,奶酪棒瞬间卡进气管,孩子的脸憋得发紫,无法出声。

见状,奶奶立刻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拨打了120,但孩子因缺氧时间太长,导致大脑严重受损,最终无力回天。

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江苏。3月28日,江苏南通一名2岁男童因食用奶酪棒卡喉窒息身亡。据了解,孩子在家中边跑边吃时突然倒地,母亲尝试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但未能成功,送医后宣告不治。

医生提醒:

投喂孩子这些食物易造成窒息

“呼吸道异物导致的窒息是我们ICU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像奶酪棒、果冻、坚果、葡萄这些光滑的食物,特别容易滑进呼吸道,造成窒息。”

叶盛主任提醒,4岁以下幼儿气管细,且吞咽和咀嚼功能还不完善,家长在投喂奶酪棒、果冻、坚果、水果等食物时需要格外注意。

图源:南方日报

除了易噎食物

这些也千万别喂给孩子

包括一切含酒精食物,如酒心巧克力、醉虾、醉蟹等。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代谢酒精能力较弱,即使少量摄入也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引发脑损伤或死亡。

5岁以内儿童应尽量避免饮茶,茶叶中的鞣酸会引起消化道黏膜收缩。

蜂蜜

蜂蜜中往往混有肉毒杆菌,1岁以下婴儿肠道发育尚不完善,屏障功能较弱,吃进去的肉毒杆菌哪怕很少也容易在肠道中繁殖,产生肉毒毒素,从而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严重者甚至有致命风险。

腌制品

腌制食品往往含盐量高,会加重孩子肾脏负担,不利于建立清淡饮食的健康习惯;部分腌制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尽量少吃或不吃。

日常生活中

儿童异物卡喉的情况

常见且紧急

及时、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是挽救孩子生命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并非百分百奏效,主要与年龄、所吞咽食物有关,但它仍是目前公认的气道梗阻现场急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何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01

适用症状

当患者因异物(如食物、玩具)完全阻塞气道时,表现为双手“V型”手势抓颈,不能说话,口唇紫绀,很快呼吸停止、抽搐,陷入昏迷。

若患者能发声或呼吸,则为不完全气道梗阻,无需使用此法,应鼓励其自主咳嗽排出异物。

02

标准操作

针对成人

剪刀:两个手指并拢,放在肚脐上方两横指的位置。

石头:一手握拳,放在剪刀上方停住。

布:另一只手变成布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上腹部,直到异物排出。

针对肥胖者和孕妇

采用胸部冲击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从患者腋窝下环抱其胸部,右手握拳置于患者胸骨中部,另一手握紧此拳向后冲击数次,直至异物咳出。

针对婴幼儿

自救法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身边无人或身边人不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使用自我腹部冲击法。

找借力物体:寻找身边硬实物体,比如桌角、椅背、沙发角等。

找腹部位置:同样用剪刀、石头、布的口诀正确找到受力位置。

冲击腹部位置:借助物体向上、向内反复冲击腹部,直到异物吐出。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应避免让低龄孩子食用

容易引起噎食的食物

如奶酪棒、坚果、果冻等

如果孩子突然出现

无法呼吸、不能发声、憋气、脸色发紫

等窒息症状

应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并尽快呼叫专业救护人员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红星新闻、广州卫健委、科普中国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 只吃水煮菜就能减肥?“辅助驾驶”等于“自动驾驶”?4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只吃水煮菜就能减肥?“辅助驾驶”等于“自动驾驶”?长期使用电动牙刷会让牙齿变薄?0防腐剂食物一定更安全?4月“科学”流言榜今天发布,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01隔着玻璃晒太阳也能够“补钙”流言:不想出门时,坐在自家阳台隔着玻璃晒太阳,也能够“补钙”。真相:隔着玻璃晒太阳很难“补钙”。根

    2025-04-30 12:04:00
  • 临颍县固厢乡:免费体检传关爱 惠民服务暖人心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张智媛 贺佳美“俺年纪大了,去医院做检查又费钱又折腾,现在卫生院把检查送到家门口,还一分钱不收,真是太感谢了!”近日,在临颍县固厢乡阳坞村免费体检活动现场,68岁的李大爷拿着体检单,激动地表达着心中的感激。为切实关爱辖区居民健康,提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固厢

    2025-04-28 11:58:00
  • 购物车里的这几样东西,谨慎购买!

    近几年,社交平台上各种“小神器”层出不穷,质量却参差不齐。有些看似好用却暗藏风险,生活中千万要注意。淋油勺/热油勺这种“淋油勺”和汤勺差不多大,但更深一点,主要是用来炝油,往勺里倒一些油,也可以同时放花椒、辣椒、葱姜蒜等,放在煤气灶上小火加热,等油烧到合适的温度后,直接浇到菜上,看起来简单快捷。然而

    2025-04-27 04:30:00
  • ​【健康科普】警惕婴幼儿肠套叠:家长不可不知的“信号”

    近日,仅7个月大的刘宝宝因频繁呕吐与无尽的哭闹被焦急的家人紧急送往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普儿一科。因初步诊断高度怀疑为肠套叠,医院迅速为患儿安排了腹部影像检查,确诊了这一病情。4月19日,刘宝宝终于康复出院,家人满怀感激地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段经历。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位家长都可能遇到孩子哭闹不止、腹痛难忍的

    2025-04-26 16:05:00
  • 体验·民生一线观察|城市守护者的夜间日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当城市里千家万户进入梦乡,有一批劳动者却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在火车站派出所为旅客排忧解难,有的在医院急诊室抢救患者生命,有的在荒郊野外检修电路守护光明……他们是城市夜间的守护者,是坚守岗位的劳动者,是挺膺担当的奋斗者。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在今年的

    2025-04-25 11:32:00
  • 68岁老人中毒身亡!医生提醒:吃完南瓜千万别碰它,中老年要看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认为熟悉的家常饭菜是安全可靠的,是温暖与健康的象征。然而,有时候,一顿看似普普通通的饭菜,却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机。那天,医院急诊室里发生的一幕,至今仍让人感到揪心,也为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急诊室的门被重重地撞开,打破了原本紧张而压抑的宁静。担架上躺着一位 68 岁的老人,他的

    2025-04-25 08:28:00
  • 1斤“富硒精华片”售价5000元!真的能防癌吗?

    前不久,上海辟谣平台发布《1元秒杀10个鸡蛋可信吗?全国各地都有,有人竟为此花了几万元》一文,揭露了部分不法商家利用私域直播间,通过虚假宣传等方式,诱导老人购买高价产品。此后,不少读者提供线索表示,这类直播间中有不少产品都被宣传具有“神奇的效果”,希望上海辟谣平台予以解释说明,正本清源,提醒老人不要

    2025-04-25 08:03:00
  • 深圳深化住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2023年以来,深圳医保在全市全面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通过将国家框架和本地实际相结合,构建起统一、公平、合理的住院医保支付方式,助力群众就医负担持续减轻、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医保基金使用精准高效。近日,深圳召开医保数据定向发布会,现场公布的一组组数据充分展现了这场改革的民生温度——2

    2025-04-21 1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