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贷款 费用 公司 车辆 企业 银行 万元 自己的 可能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血型不匹配也能移植?这台肝移植手术打破血型“结界”

生死十日血型破界,重生一念医爱无疆。

小郑今年刚满40岁,10年前,他与妻子带着两岁的儿子,一起从江西来到上海,经营起一家小小的水果店。水果店开在一条不起眼的街角,生意虽说不上红火,却也是维系全家生活的唯一途径。与无数来上海打拼的人一样,小郑用汗水换来了安稳的小日子。

如今,孩子已经小学毕业了,小郑的妈妈也从江西老家被接到了上海。原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天天平安度过。去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发烧,让全家的生活陷入困境,安稳的生活一下子乱套了。

开始,小郑只是浑身无力,吃不下饭。他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吃点退烧药就能好,可短短几天,小郑突然连站都站不稳,眼睛也开始发黄。一家人突然觉得,这可不是普通的感冒,小郑病了,且病得不轻。

小郑被送到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主任诊断后说:他的肝脏完全“罢工”了,这是严重的药物性肝衰竭,需要考虑换肝,否则连命都保不住。

听到“换肝”,小郑一家顿时慌了,全家老小六神无主乱了方寸。

果然不出谢主任所料,小郑住院的第三天,就陷入了昏迷状态,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小郑的妻子攥着通知书,不停地颤抖。

且不说手术费要几十万,最难的,是要有合适的肝源。没有肝源,再多的钱也救不了命。要找到匹配的肝,谈何容易?小郑妻子想,老公命悬一线,别说等几个月,等几天都不行。蹲在医院的走廊里,小郑妻子彻底绝望了!

就在全家面临绝境时,瑞金医院肝移植病区的宋少华主任团队经过缜密评估,周密讨论,精心筹划,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可以试试跨血型移植!

为了挽救病情,小郑做过两次血浆置换,其体内针对B型血抗原的抗体滴度已大幅度降低,既少许延长了小郑的等待时间,也降低了血型不合带来的风险,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原来,此时有一个B型的肝脏正在分配,而小郑是O型血,通常两者并不匹配,但是通过术前精准的血浆置换和术后精细的免疫抑制策略,医生也能用血型不匹配的肝救命。至于治疗费用,宋少华主任表示,医院可以通过医院的广聚善爱慈善基金提供一部分帮助。

在征得小郑妻子同意后,家属们决定把生死交给医生。今年才60多岁的小郑母亲此刻握着医生的手泪流满面:医生,求求您,一定要让我儿子活下来,他才40岁啊……。

事不宜迟,对小郑来说,现在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肝移植手术的准备工作立刻启动。

当天下午,手术正式开始。手术室里,各个环节既忙碌又有序:麻醉师紧盯仪器,移植团队精准切割,护士团队密切配合……。直到那颗陌生的肝脏在小郑体内顺利植入,所有医护团队才松了口气。整整5个小时过去了,此刻,窗外已是满天星斗。

看到手术室大门打开,在走廊焦急等待的小郑家属立刻迎了上去。他们既想知道结果,又怕知道结果,当看到所有医护人员脸上都露出轻松的神情,小郑妻子知道,手术成功了!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输血需要血型相同,肝移植当然也是如此。但这是一次例外的尝试,虽然在其它医院有过成功的案例,但瑞金医院的医生们却是第一次,因此,他们也在等待奇迹的出现!

术后的每一天都是考验。

小郑术后就转往了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24小时守候,根据实时监测的免疫指标,动态调整抗排异药物的剂量与组合,用药物和仪器为他“护航”。一周后,小郑奇迹般地醒来了,轻轻地喊出妻子的名字。那一刻,妻子扑在病床前,又哭又笑。

从入院到手术完成,仅仅过去十天时间。一条鲜活的生命回来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回来了。20天后,小郑顺利出院。

如今距离小郑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已近半年,在宋少华主任团队实施的精细化医疗管理下,他的身体各项指标稳定向好,顺利回归家庭生活。这套涵盖精细免疫抑制调节、术后心理康复等多维度的健康管理方案,既精准控制着抗排异药物的血药浓度,又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他重建生活信心。虽然他体力尚未完全恢复,暂时无法打理曾经红火的小店,但能重新拥抱晨昏相伴的烟火人间,小郑望着窗外新抽的柳芽不禁感叹:"活着,真好。"

小郑的故事不是个例。在中国,每年有许多肝病患者在生死线上挣扎。跨血型移植技术,像穿透黑暗的一束光,让“等不到”变成“来得及”。医学的进步,它承载着丈夫重新握紧妻子的手,父亲再次抱起孩子的温度。

生命的奇迹,往往诞生于绝境中的那一次“试试看”。而这份奇迹背后,是无数医者的手术刀与仁者之心,是家人永不言弃的坚定,是每个人对活着的深深渴望。

什么是跨血型肝移植?

小郑的故事里,最关键的“救命稻草”是跨血型肝移植。这种技术如何打破常规?哪些人能用?医生又是如何完成这场“生命跨界”的?

1. 什么是跨血型肝移植?

通俗来说,就像输血需要血型匹配一样,传统肝移植也要求供体和患者的血型一致(比如A型血的人通常只能用A型肝)。但现实中,匹配的肝源往往“一肝难求”,许多患者等不到就去世了。

跨血型肝移植,就是突破限制,把不同血型的肝脏移植给患者。比如小郑这例是B型血的肝脏移植给O型血的患者。这背后的“黑科技”,是医生通过术前血浆置换,降低患者体内针对供肝血型的抗体水平,同时结合术后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哄骗”患者的免疫系统,让它暂时“认不出”新肝脏是“外来户”,从而避免激烈排斥。

2. 哪些人需要跨血型移植?

不是所有肝病患者都能用,它更像“最后一张救命牌”,多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肝移植:比如急性肝衰竭患者,可能几天内就会死亡,根本等不到匹配肝源。但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如果病情稳定,医生仍会优先寻找血型匹配的肝源,毕竟风险更低

3. 难关在哪?

第一关:免疫系统的“暴动”

人体免疫系统天生排斥“外来物”。血型不匹配时,这种排斥会更凶猛,可能直接“杀死”新肝脏。医生需要在手术前通过血浆置换降低抗体滴度,并给患者用强效免疫抑制剂,像“灭火队”一样时刻盯着排斥反应。

第二关:术后的“持久战”

即使手术成功,患者也可能面临感染、出血、胆管并发症等问题,尤其是血型不合可能造成的慢性排异。医生需要像“拆弹专家”一样,定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稍一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

文、编:东 东、张磊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历时39天救治,福州男子终于补好身体“缺口”!医生:出现这种异常症状立马就医

    【来源:福建卫生报】当“高龄+复发+严重感染”三大高危因子叠加,一场历时39天的生命急救在福州上演——4年前,家住福州的老陈(化名)在接受舌癌根治术后,左下颌逐渐长出了直径约10厘米的感染肿物,口腔还散发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辗转多地求医无果后,他来到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就诊。入院后,甲状腺乳腺头

    2025-04-30 13:07:00
  • 临颍县固厢乡:免费体检传关爱 惠民服务暖人心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张智媛 贺佳美“俺年纪大了,去医院做检查又费钱又折腾,现在卫生院把检查送到家门口,还一分钱不收,真是太感谢了!”近日,在临颍县固厢乡阳坞村免费体检活动现场,68岁的李大爷拿着体检单,激动地表达着心中的感激。为切实关爱辖区居民健康,提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固厢

    2025-04-28 11:58:00
  • 体验·民生一线观察|城市守护者的夜间日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当城市里千家万户进入梦乡,有一批劳动者却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在火车站派出所为旅客排忧解难,有的在医院急诊室抢救患者生命,有的在荒郊野外检修电路守护光明……他们是城市夜间的守护者,是坚守岗位的劳动者,是挺膺担当的奋斗者。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在今年的

    2025-04-25 11:32:00
  • 家医这十年,签约医生成为靠得住、离不开的身边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陈展文2022年6月的某一天,不顾天气炎热,萧山区瓜沥镇党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众安服务站医生盛佳燕像往常一样,赶往签约居民家中,进行居家失能病人居家护理。在结束的途中,她想再去看望下一直挂念的单金花老人。 医院供图单婆婆的丈夫于2022年3月去世,丧偶对于她来说打击

    2025-04-25 11:23:00
  • 68岁老人中毒身亡!医生提醒:吃完南瓜千万别碰它,中老年要看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认为熟悉的家常饭菜是安全可靠的,是温暖与健康的象征。然而,有时候,一顿看似普普通通的饭菜,却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机。那天,医院急诊室里发生的一幕,至今仍让人感到揪心,也为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急诊室的门被重重地撞开,打破了原本紧张而压抑的宁静。担架上躺着一位 68 岁的老人,他的

    2025-04-25 08:28:00
  • 看个视频能自测心理疾病?专家提醒:别“入戏太深”!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蒋泉潜 李静娴 杨文 石荣“你囤积了多少情绪垃圾?如果中招5条以上,说明你已患上抑郁症”“看到这张图,你第一眼看到的是哪两个字?几秒钟时间就能测出你的心理状态”……社交平台上这样的短视频内容,您是否感到很熟悉?近段时间以来,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心理疾病“自

    2025-04-24 18:23:00
  • 真心换真心的从医之道 她是大山深处两千村民的“大嫂村医”

    贵州凯里碧波镇白秧坪村,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25年,2000多名村民看病都找一位叫杨世霞的乡村医生。她也被村民亲切称为“大嫂医生”。“大嫂医生”的称呼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去大山深处一探究竟。见到杨世霞医生的时候,她正在村卫生室忙着给一位脸部烫伤的患者处理伤口。村民王明靖告诉记者,夫妻俩常年在

    2025-04-23 01:21:00
  • 深圳深化住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2023年以来,深圳医保在全市全面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通过将国家框架和本地实际相结合,构建起统一、公平、合理的住院医保支付方式,助力群众就医负担持续减轻、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医保基金使用精准高效。近日,深圳召开医保数据定向发布会,现场公布的一组组数据充分展现了这场改革的民生温度——2

    2025-04-21 1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