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荷香满塘,昔日的革命老区梅子寨村(组),如今因“共富乡村”项目焕发新生。近年来,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梅子寨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助力、社会共创的模式,盘活闲置资源、激活红色文旅、数字赋能运营,探索出一条“共富乡村”新路径。

梅子寨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游玩体验。马富生供图
梅子寨村坐落于平坦的山间谷地,这个距英德市区仅半小时车程的革命老区,曾因青壮年外流、房屋闲置陷入沉寂。如今,旧村落变身为民宿、咖啡厅和研学基地等场所;村道旁竹林摇曳,飞旗庙山与新业态相映成趣,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他们漫步其间,不时驻足拍照,青山绿水间荷香蔓延,舒适又惬意。
“年轻人可以留在村里发展民宿或其他农业产业,就业机会也比较多了。”不少梅子寨村民表示,村里有山、有水、有景,规划设计漂亮的同时也发展得不错,大家倍感幸福。
据统计,梅子寨全村29户150人,多以麻竹笋、茶叶种植为生。2024年,由省委办公厅组团“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英德工作队牵头,中国农业大学提供机制指导,腾讯公司出资,中远海运特运公司支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英德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协调各有关部门群策群力,完善交通、供电、排水、排污等设施,共同打造“以农民为中心”的“共富乡村”项目。
村民罗家琪是梅子寨村“共富乡村”项目培养的乡村CEO运营官,学旅游管理的她返乡回到梅子寨村参与家乡建设。“我们想为英德打造一个好玩、有趣的路线或者景区。一些东西是可以做成产业链的,不论是农业+旅游,还是农产品销售的产业链,两者都可以同步。”
罗家琪说,龙华村在农产品销售方面有着良好基础,她希望把这一经验搬到梅子寨村,融入梅子寨村的元素,打造一个IP形象,借助今年8月底央视一套在梅子寨拍摄的《山水间的家》节目,让村子的发展更可持续。“这波流量来了之后,我们肯定要先抓住风口,一些明星产品,比如喝的、吃的、手工类的,宣传端口也全部都有,创造一些收益,让村里一起变得更好。”

梅子寨建设过程中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马富生供图
而乡村CEO华祥维从部队退伍返乡,参加兴乡青年培训,围绕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以农民为中心,农民是决策主体、建设主体、运营主体和收益主体”的乡村建设理念,将培训中学到的创意运用到梅子寨的项目运营中,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梅子寨旧村落变身为民宿、咖啡厅和研学基地等场所。马富生供图
“我们要发挥主人翁意识,不管大事还是小事,哪怕是一花一草,都是自己去设计,一起共同地去创造,共同把梅子寨建设好。”华祥维介绍,梅子寨“共富乡村”项目盘活36间旧瓦房,改造为民宿、餐厅、咖啡厅、酒吧等,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村容村貌。同时,链接龙华村红色资源、周边文旅及研学资源,培育乡村运营人才,通过腾讯的数字赋能,扎实推进乡村运营。目前,项目带动附近村民就业30多人;组建10人乡村运营团队、40多人的农民施工队,累计发放工资100万元,让村集体和周边村民进一步增收。
“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了,也会慢慢把在外面的年轻人引导回乡发展。”梅子寨村村民华财保难掩激动,他很感恩“共富乡村”项目落在他们村,“从来没想象过,村里能变得这么漂亮、这么有活力”。
梅子寨的发展成果是英德市在省委办公厅的帮扶指导下,在腾讯公司、中远海运特运公司等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下,践行共富乡村理念的积极探索。从旧瓦房到网红民宿,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梅子寨的蝶变印证了“共富乡村”理念的强大生命力。当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与村民形成合力,乡村振兴便不再是遥远的愿景,而是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南方+记者 焦莹
通讯员 马富生 冯曦 邓锦炎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焦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