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贷款 费用 公司 车辆 企业 银行 万元 自己的 可能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葛兰翻身仗

文|巨潮WAVE,作者 | 小卢鱼,编辑|杨旭然

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医药健康板块几年来表现最好的时期。

被极端行情折磨多年的医药基金经理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特别是葛兰,在大起大落的行情之后,其产品迎来了较大规模的年度级别反弹上涨,管理资金也稳定在了400亿元左右的总规模,这个数字显然仍非常可观。

4月22日,A股、港股两个市场的创新药板块再度大涨。截至收盘,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6.1%,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1.2%。

数据显示,今年开年以来,Wind创新药指数累计涨幅超过20%,港股创新药板块累计涨幅达到50%左右,远超众多板块。

关税战如火如荼的同时,创新药领域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在财务表现、在研产品方面获得了改善或阶段性的突破。企业市值也随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01 无惧关税

“万物皆可关税”的美国现政府,正在启动对药品和半导体进口的“232调查”,此举被广泛视为对处方药征收关税的前奏。

虽然尚不清楚关税最后会以何种形式落地,但对中国创新药的影响却不会太大,这从最近板块的火热股价表现上可以得到印证。

从出口金额来看,虽然美国是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第一大目的地,但西成药出口占比远比医疗器械低。创新药作为西药类下属的一个分支,暴露在美国关税威胁下的量就更少了。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对美出口医药产品价值190.5亿美元,其中中药类、西药类、医疗器械分别达8.7亿美元、64.3亿美元、117.6亿美元。西药类的对美出口金额不仅只有医疗器械的一半,更是远远低于家电、3C行业动辄千亿美元的出口量。

而且,我国西药制剂对外贸易的区域集中度并不高,对美出口占16.55%,对丹麦、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出口占比超过26%,对亚非拉国家的出口占比超过50%,并不依赖于美国这个所谓的世界第一医药消费市场。

实际上,欧盟才是美国新关税政策最大的潜在受害者。毕竟美国医药行业50%的进口产品来自欧盟,10%的进口产品来自东盟和墨西哥,只有不到5%的进口产品来自中国。

如果“平抑药价+迁回产能”是潜在药品关税的主要博弈目标,那么特朗普政府施压的重点对象,更可能是欧洲医药企业,而不是中国医药企业。中国企业甚至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从出口方式来看,中国创新药多数采用BD方式出海,即将药物的海外开发权益授权给国外药企,其本质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交易,并不涉及具体药品的制造出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

通过BD出海,国内创新药企与海外MNC(大型跨国药企)可以进行利益共享,充分利用MNC的本地资源与销售网络,而不是在东道国与MNC直接进行市场份额的竞争。

国内创新药企的BD出海浪潮已经出现。Insight、DealForma数据显示,去年国内共达成了79起新药、改良型新药的license out交易,约31%的大型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于中国。

而且这种合作是由MNC发起的,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只是BD合作中被筛选的一方,是其新药的创新度和质量决定了这些大金额订单的落地。无论关税政策如何,医药行业始终会追求创新,并为创新买单。

回顾2018年首次贸易战,导致仿制药出口利润空间急剧压缩,A股化学制药板块全年大幅下滑。但也就是在那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医疗健康概念股成了A股市场上最受追捧的板块,并且成就了以葛兰为代表的、现象级的市场影响力。

当历史的车轮再一次转动,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02 业绩反弹

资本市场对医疗健康板块的关注度正在回归,其中一个指标是医药类ETF,尤其是港股医药类ETF近期的涨幅和交易活跃度开始优于大市。

复活节后开盘的第一天,港股创新药ETF盘中涨约4%,创下四连阳,累计涨超6%,最新规模达135.9亿元人民币,近5个交易日合计“吸金”超过2.30亿元人民币。

此类ETF重仓股票一般包含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头部创新药企及CXO(医药研发外包)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更多,平均研发费用率超15%,出海能力更强,净利润增速也在国内同行中保持领先,所以成了估值修复最快的一批医药企业。

龙头医疗健康企业汇聚的港股相关指数,反弹也较为明显,恒生创新药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近3个月的指数涨幅分别为24.91%、18.65%、21%,近1年的指数涨幅分别为44.87%、29.06%、38.47%。

近1个月受市场情绪影响,上述指数均有所下跌,但是跌幅最高不超过4.4%,明显好于恒生指数9.7%的跌幅,再次体现了医疗健康板块的防御属性。

事实上,对于机构投资者、长期属性较强的民间资金来说,医疗健康板块一直是一个“越跌越买”的选项,因为这个板块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得到了市场公认。

这也是之前葛兰为代表的明星医药基金经理,为何会吸引到如此之多的投资者——即便是遭遇全行业大回撤之后,其管理规模仍然可以稳定在400亿元。

此前那些备受争议的医疗健康主题主观权益投资基金,产品净值也没有一跌到底,而是在逐步修复:

中欧医疗创新A,近3个月涨幅20.2%,近6个月涨幅20.9%,近1年涨幅22.2%;

易方达医药生物A,近3个月涨幅15.4%,近半年涨幅4.1%,近1年涨幅13.7%;

建信健康医疗行业A,近3个月涨幅12.1%,近半年涨幅12.7%,近1年涨幅9.5%;

嘉实医疗保健,近3个月涨幅10.4%,近半年涨幅11.6%,近1年涨幅7.9%;

工银医药健康A,近3个月涨幅17.1%,近半年涨幅14.9%,近1年涨幅10.8%。

在这种涨幅下,即便是当年泡沫期最高点买入的基民,只要中途有过补仓拉低成本的操作,如今也已经有很多机会解套了。

不管持有体验如何,投资者应该要意识到,医疗健康板块的估值修复切实在发生,配置价值也随之提升。

葛兰在中欧医疗创新的一季报中就表示,将继续在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OTC、消费医疗等领域进行重点配置。展望二季度,她仍旧看好创新药持续突破、消费医疗复苏与产业链关键环节国产替代等方向。

业内基金经理判断,众多A股、H股的创新药企业或将在今年步入产品放量期,在历经多年的艰苦研发之后,中国创新药企业终于有机会迎来报表端收入的爆发式增长,凭借行业景气度出圈。

03 创新价值

导致上一轮板块估值泡沫破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医疗健康行业企业的营收利润的担忧。

自2020年起,药品和高值耗材集采政策全面推行,仿制药和医疗器械价格大幅下跌,龙头企业核心产品价格降幅超70%、利润同比下滑30%之类的消息比比皆是,政策对企业利润空间的压缩直接引发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但如果说投资医疗健康行业,就是为了赚取如奢侈品一般的暴利,这显然是有违于民生需求和社会责任,也是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的。

目前医保谈判规则已经趋于稳定,集采降价幅度收窄,对那些有拳头产品的医药公司来说算得上是利空出尽。

而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明确支持创新药发展,丙类目录试点落地将覆盖未被医保纳入的高价值创新药(如ADC、双抗等),直接推动商业化放量。

真正有创新能力的药企、有显著疗效的药品,大可以在商业保险、私立医院、国际MNC构建的竞争框架下,接受市场的检验。

葛兰长期坚持投资的重仓股之一恒瑞医药,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

其中在中国获批上市的17款新分子实体药物(1类创新药)、4款其他创新药(2类新药),贡献了138.92亿元的销售收入,实现了同比30.60%的增长。

恒瑞医药还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Kailera Therapeutics公司。

无论是创新转型,还是海外BD,似恒瑞医药这样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兑现自己的研发投入收益,并努力向市场讲好自己的第二成长曲线故事。

恒瑞医药股价表现(自2020年6月至今)

整体上看,医疗健康是人类社会刚需中的刚需,是一个天花板足够高的行业,无论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西药还是中药,都有其适合的人群,有其适用的场景。

例如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慢性病管理(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康复护理(如骨科、康复器械)等细分领域需求持续扩张。

中高收入的年轻群体,则是对医美、植牙、眼科矫正(如ICL晶体植入)等自费医疗项目的消费意愿越来越强、支付能力越来越高。

世界前沿的技术也总是能与医疗健康行业结合起来,AI辅助药物研发、智能诊疗、数字化健康管理等技术都在提升着这个行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并催生出远程诊疗这样的千亿级新兴市场。

像中欧医疗健康这样最具代表性的行业资管产品,其上限也远不该止于此,熬过艰难的时期,葛兰们也终于又可以支棱起来了。只是这一次,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们也会对大健康行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属性,产生更加清醒理智的认识。

相关文章
  • 美GDP萎缩引衰退担忧 道指、标普500指数连跌3个月

    中新经纬5月1日电 美东时间周三,美国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35%,标普500指数涨0.15%,纳指跌0.09%。威瑞森电信涨超2%,麦当劳涨逾1%,领涨道指。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跌0.68%,特斯拉跌超3%,亚马逊跌逾1%。中概股多数下跌,嘉楠科技跌近10%,百胜中国跌超7%。截图来源

    2025-05-01 05:29:00
  • 看不见的威胁:警惕生活中潜伏的真菌感染

    真菌,这种看似渺小的生命体,却可能成为我们健康的隐形威胁。它们的踪迹遍布四方,从潮湿的厨房到芬芳的土壤,亦或悄然栖居在我们的身体里。尽管大多数真菌并无害处,但某些特定种类的真菌却可能引发严重的真菌感染,对我们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一、真菌感染的“真面目”(一)什么是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是由致病性或条件致

    2025-04-30 09:07:00
  • 和讯投顾贾杰:市场将继续呈现分化态势,预计周三收小阳线

    4月29日,和讯投顾贾杰对周三股市走势给出了预判。他表示,市场将继续呈现分化态势,预计收小阳线。近期市场盘面虽有所波动,但指数却稳如泰山,这种情况颇为罕见。此前一段时间,权重板块如银行、保险、电力、房地产等轮番发力护盘,在成交量维持万亿级别的情况下,为指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今日电

    2025-04-30 08:33:00
  • 安徽领跑长三角一季报,做对了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今年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88.66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25.22%,以全国经济四分之一的体量继续挑起大梁。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整体增加了6839.2亿元。分省份看,一季度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88.6亿元

    2025-04-29 17:09:00
  • 从佛坪瘦到出圈!100天减重大赛开启,赢奖品、变健康、秀蜕变!

    摁摁颈椎上的“富贵包”捏捏肚皮上的“游泳圈”是不是早已偷偷立过100次减重flag?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次,不再让您孤军奋战国家喊你来减肥,我们一起努力一同加入东西部千人减重减脂大赛吧!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025-04-29 17:02:00
  • 把公益性写在卫生健康的旗帜上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清华大学举办公立医院主要领导人员经济管理培训班,国家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并作专题报告。此次培训聚焦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关键环节,旨在强化国家第一梯队医院示范引领作用,系统提升医院主要领导的战略视野、责任意识与领导能力,为深入推进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注入“头雁动力”。6

    2025-04-29 13:32:00
  • 刘强东没告诉你的那些事 ——京东与美团是善恶之战还是利益之争

    文|上海章和投资高国垒 高国垒被刘强东斥为“暴利”的美团外卖业务净利率不到3%,饿了么外卖业务依然巨额亏损……刘强东这次的感情牌打得很成功,但其说法却有太多误导成分。围绕外卖业务,京东与美团真是一场“善恶之战”,还是又一次利益之争?“外卖平台(指美团)一年利润竟然几百万上千万,简直暴利”、“京东外

    2025-04-29 13:06:00
  • 天下秀一季度营收8.97亿元,归母净利润1333万元

    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4月28日晚,天下秀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期内,天下秀实现营业收入8.9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达1296万元,同比增长44.99%。公开资料显示,作为红人新经济领域平台型企业,天下秀以技术驱动

    2025-04-28 2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