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晚,贵州省榕江县“村超”球场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在感恩巡游队伍的最前方,龙泉井村的鼓声激荡人心。
61岁的杨明刚和72岁的周宝成,接力挥棒击鼓,响声震天。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鼓的鼓钉已经锈迹斑斑,满是洪水侵蚀过的痕迹。
其实,这面鼓险些被吞没在洪水中,却被鼓手两家人接力抢救,最终重响“村超”赛场。
榕江县龙泉井村
村民 杨明刚
“龙泉井为什么叫龙泉井,我们这里是有一口沙井,这个地方我们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洪灾,但是都没有这次这么大。”村民杨明刚指着街口向记者介绍道。
龙泉井村距离都柳江不足500米,水系发达,地势低洼,是本次洪灾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实,早在6月23号,村里敲锣预警洪水之前,杨明刚就将鼓搬到了更为宽敞的周宝成家。
但谁也没想到,水来得这么大、这么急。
爷孙三代人三次搬鼓躲避洪水
再次回想起6月24日、28日洪水来临的场景,周宝成的儿子周平依然心有余悸。
周平
“我从小到大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水来得特别急,从我家后门直接涌进来的。10分钟之内就已经到半面墙高了,家里的东西全部被冲出来,鼓一下子就被冲到门口去了。”
抢去救鼓,是家里进水后周平和父亲的第一个动作。
但是,直径接近1米,70斤左右的大鼓,被水打湿后,重量陡增。
“我,还有我老爸、我儿子,马上把鼓往上抬。”
爷孙三人用肩膀顶、用身体扛,在两人宽的狭窄楼道里,艰难地移动。平时两个人抬得动的大鼓,因为泡过水,三个人抬起来也相当费劲。
“心里面慌,眼看着水位就追着你走,半个小时上到二楼,我们马上又往上抬。”
抬到一个拐角再往上,爷孙三人一路被洪水赶着走,鞋子、裤子已经全部打湿。在第三次抬起鼓放在三楼楼梯拐角后,三人已经脱力了。
“实在是没有力气了,我老爸今年72岁了,他一竭力,我和儿子两个人更没有力气搬动鼓了。”周平说。
然而,和大鼓不一样的是,周家一楼二楼的家具、电器,老早就被冲走了。
“首先抬鼓那是应该的,龙是我们龙井村的图腾,鼓声就代表我们的精神,我们的信仰,把鼓抬上来,其他的东西抬不了就不救了。”
鼓在,旗帜就在
在龙泉井村,鼓声往往和足球一齐出现。
早在20世纪90年代,龙泉井村就组建了村足球队,村民们会自发舞龙、打鼓,为球员助威。
周平的父亲周宝成,年轻时是村足球队的队员,退休后成了村啦啦队的副队长兼鼓手。
鼓声,敲响了村民的热爱。
“2023年‘村超’开始之后,我们村里集资,你出300块,我出200块,大家凑了快2000块换了这面鼓。”榕江县龙泉井村村民杨明刚回忆道:“整个‘村超’球场,我们的鼓声是最响亮、最震撼的。”
杨明刚正在清洗晾晒灾后的大鼓:“你看,本来鼓钉是非常亮的,现在都锈迹斑斑了。鼓面有一两层保护油,被洪水浸泡之后也脱掉的,你摸一下,现在有点麻了,原来很光滑的。”
然而,伤痕累累的大鼓,声音依然响亮。
“我们进场的时候是‘咚咚!咚咚’这样的声音,球员进攻的时候是‘咚咚咚咚咚咚’这样的声音”杨明刚说,鼓声就是村民的心声,有一种号召力,是在“村超”现场龙泉井队的一面旗帜,激起着大家向前奋进。
奋进之声重燃球场
一个月来,在各地救援力量的帮助下,龙泉井村渐渐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村超也在感恩中重启。
当龙泉井村百名村民带着鼓声重回“村超”现场,响起的不仅是重建后的感恩和喜悦,更是奋勇前行的号角。
“心里面真的很高兴。”奋力击鼓的杨明刚已是大汗淋漓,“怀着一个感恩的心情来感谢援灾队伍和所有参加榕江抗灾的爱心人士。”
“我太激动了。”此时的周宝成眼中闪烁泪光。“村超改变了榕江,改变了很多老百姓的生活,一定要到2028年举办第一届村超世界杯,榕江越热闹我们越高兴。”
洋溢着笑脸的周平目光坚定:“看到有这么多人关心‘村超’,关心榕江,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努力,越来越好,大家都会越来越好。”
来源:动静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