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公司 贷款 企业 费用 车辆 万元 银行 中国 自己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什么有人每天睡得少却很精神?科学家发现“短睡基因”

大多数人都清楚充足睡眠是至关重要的,经典观点认为:每晚睡足8小时,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否则就会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容易烦躁。

然而我们有时候却会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仅需睡眠3~6小时,却依然活力满满,学习工作两不误。他们仿佛能多出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娱乐或工作。

这群人被称为“自然短睡者”,科学家发现,他们的秘密就藏在基因里。

揭开“短睡者”的神秘面纱

其实,不同生物的睡眠模式本来就不太一样。这种差异背后,反映了物种在长期进化中对生存环境和能量消耗的不同适应策略。人类的睡眠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而“自然短睡者”的出现,帮助科学家从遗传和进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真的一定要睡八小时吗?“短睡者”的大脑和身体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研团队,在21世纪初接触到一批每晚睡眠6小时或更少的研究对象,其中一对母女引起了特别关注。研究人员对母女俩的基因组进行深入分析后,有了重大发现:在调节人体昼夜节律的基因中,存在一个罕见突变。

这一发现吸引了其他有类似睡眠习惯的人主动联系实验室进行DNA检测。随着研究对象增多,该团队的数据越来越丰富。到目前为止,他们已鉴定出与自然短睡眠特征相关的4个基因中的5种突变,而且不同家族的突变存在差异,呈现出家族特异性。这表明,睡眠与基因的关系十分复杂,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不同家族的基因突变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睡眠。

新发现:SIK3基因突变

在探索的道路上,研究团队又有了新突破。他们在自然短睡眠者的DNA中发现了新的SIK3基因突变。它能影响大脑中一种酶的活性,而这种酶正是决定我们需要睡多久的关键之一。

巧合的是,此前日本研究人员在SIK3基因中还发现过另一种突变,这种突变会导致小鼠异常嗜睡。同一种基因,不同突变却产生相反效果。

为深入了解新发现的SIK3基因突变,研究团队对小鼠进行基因改造,使其携带该突变。研究发现,这个突变影响的酶在大脑突触中活性最强,为“睡眠有助于大脑重置”的理论提供了支持。

大脑突触是负责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关键部位,其功能对于学习、记忆和认知等功能至关重要。“睡眠有助于大脑重置”这一理论认为,睡眠时,大脑会清理代谢废物和修复受损神经元。

  • 携带SIK3基因突变的个体,其生产的酶可能让突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因而让大脑具备了更高效的“清理修复系统”,使得在较短的睡眠时间内,就能完成这些重要的生理过程,从而满足大脑正常功能的需求。

科学界的不同声音

虽然SIK3基因的发现令人兴奋,但科学家们对它的作用仍有不同看法。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神经学家认为,虽然突变小鼠睡眠时间减少,但幅度有限,说明SIK3突变可能并非降低睡眠需求的主因。

另外,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理行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睡眠模式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环境压力、能量平衡和生存需求等。单一基因突变不太可能完全决定睡眠需求的变化。

但他也肯定了该研究的意义,此次基因突变导致小鼠异常睡眠模式的发现,与之前对SIK3的认知相符,有助于理解嗜睡的生物学基础。

嗜睡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会出现白天过度嗜睡、难以控制的困倦发作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安全。通过研究SIK3基因突变与小鼠嗜睡之间的关系,科学家可以深入了解嗜睡症的发病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睡眠调节机制仍在探索

尽管已经发现多个与自然短睡眠相关的基因突变,但关于这些基因及其变异如何普遍影响睡眠的机制,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

研究发现,“有没有这个基因”虽然很重要,但是“基因有没有被启动”也同样关键。而这些“开关”不仅受遗传影响,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

比如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的人群,即使本身没有睡眠相关基因突变,也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这可能是环境因素“开启”或“关闭”了某些与睡眠相关的基因。此外,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基因表达,间接影响睡眠质量。

  • 对症解决睡眠难题

    如果我们能真正读懂这些睡眠基因的运作方式,未来也许能实现“个性睡眠”——

    对于失眠的人,或许可以开发出调节特定基因表达的药物,不再只是靠存在副作用的传统治疗药物;

    对于嗜睡症患者,可以通过修复相关基因,让他们摆脱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的痛苦;

    对于普通人来说,甚至有可能通过基因检测,最大限度提升休息效率。

也许有一天,我们真能像科幻电影中那样,通过合理调整基因,拥有更科学的睡眠模式,在保证充足休息的同时,有更多时间去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但是在那之前,我们仍要依据现有的睡眠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呵护自己的身体和大脑。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这些简单的生活方式调整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充足的能量。

来源:科普中国

相关文章
  • 广西发现跳蛛新种——花坪尼格蛛

    新华社南宁6月28日电(记者陈露缘)记者从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近期,该保护区发现了跳蛛新种——花坪尼格蛛。该物种是河北大学蛛形学实验室研究团队在保护区开展蛛形纲物种调查时发现的。2025年6月,国际生物多样性期刊《生物多样性数据杂志》(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第

    2025-06-28 17:17:00
  • 广州花都一居民楼受地震影响楼体倾斜?官方:未发现安全隐患

    新京报讯 据广州花都发布消息,网传花都区叶榕街5号广州融创雪域澜庭一居民楼受地震影响、楼体倾斜。经专家现场巡查和设备检测,未发现安全隐患。请各位市民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区住建部门将持续监测,确保安全。此前,广州花都发布情况说明称,网传花都区叶榕街5号广州融创雪域澜庭一居民楼受地震

    2025-06-24 07:36:00
  • 汽车续航里程少了160公里防蓝光显示器不防蓝光 商品虚假宣传为何难退赔?

    □ 本报记者 韩丹东“销售人员当时明确说该款汽车碳纤维机盖是赛道级设计,能提升散热效率,实际上就是个装饰品,我们完全被宣传误导了!”前不久,预订了某款汽车的李先生愤怒地表示,该车企宣传的“完全复刻赛道原型车设计”、车身上价值4.2万元的“挖孔版”碳纤维前舱盖在后续实测中显示,其宣称的“双风道高效导流

    2025-06-10 08:53:00
  • 亚朵酒店深夜致歉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入住杭州西溪紫金港亚朵酒店时,发现床上的其中一个枕套上印有当地一家医院的Logo标识。对此,6月3日深夜,涉事酒店发文致歉:对于客人反馈的枕套标签问题,我们向客人和所有关心亚朵的朋友们诚挚道歉!经严格核查,确认问题根源是我们店自采的洗涤供应商出现严重工作失误,我们已

    2025-06-04 10:05:00
  • 为什么有人每天睡得少却很精神?科学家发现“短睡基因”

    大多数人都清楚充足睡眠是至关重要的,经典观点认为:每晚睡足8小时,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否则就会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容易烦躁。然而我们有时候却会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仅需睡眠3~6小时,却依然活力满满,学习工作两不误。他们仿佛能多出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娱乐或工作。这群人被称

    2025-05-24 07:58:00
  • 新基因检测方法可在2小时内诊断脑肿瘤

    新华社伦敦5月22日电(记者郭爽)英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神经肿瘤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新开发出一种超快速脑肿瘤基因诊断方法,可以将脑肿瘤的诊断时间从此前的6至8周缩短至2小时。这种脑肿瘤基因诊断方法由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开发。该方法基于牛津纳米孔技术公司的便携式测序

    2025-05-23 13:12:00
  • 寒武纪罕见射齿类节肢动物果钳虾化石首次在中国发现

    中新网昆明5月7日电 (罗婕)记者7日从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获悉,该院杨显峰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寒武纪射齿类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中国发现罕见的捕食动物Caryosyntrips(果钳虾)化石,其中一件果钳虾前附肢标本来自云南马龙地区。这为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捕食生态及节肢动物起源演化提供

    2025-05-08 09:49:00
  • 6天内2名中国游客在泰国酒店泳池内溺水

    记者获悉,近期,有两名中国游客在泰国酒店的泳池内遭遇溺水事件。4月28日下午,一名中国游客在位于邻近芭堤雅的邦拉蒙县的某酒店内溺水身亡。现场目击者汪小姐告诉记者,当时是下午3点35分,自己正在酒店大堂泳池旁的沙发上休息。“我忽然看见一名酒店保洁人员从楼上跑下来,跟酒店大堂工作人员说了什么,然后那两个

    2025-05-07 1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