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公司 贷款 费用 企业 车辆 万元 银行 中国 自己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科技下田、帮农民种菜......返乡的年轻人,行!

原标题:新农人返乡 高科技下田(青年观察·乡村和青年双向奔赴①)

王园园在大棚操作物联网系统。本报记者 窦瀚洋摄

骆雨在检测插秧机准备插秧作业。张一多摄

李经纬在调查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裴 芸摄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赤沙社区风光。肖本祥摄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

如今,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年轻人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全面振兴事业,乡村为青年提供了实现价值的舞台。乡村与青年正在相互吸引、相互成就。

今起,本版推出“青年观察·乡村和青年双向奔赴”系列报道,深入挖掘乡村为青年提供的机遇以及青年为乡村带来的改变,讲述青年与乡村共同成长的故事,展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青春力量,探寻乡村与青年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以期引发读者对于乡村发展和青年成长的更多思考。

——编 者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农业现代化。近日,记者走近了几位新农人,听他们讲述投身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故事。

“农二代”让科技下田

春耕时节,湖南郴州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拖拉机正拖拽着旋耕机,掀起翻滚的泥浪。零星的泥点,打在28岁的女机手、郴州谷稷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骆雨的身上。返乡3年来,这样的场景她早已习惯,并且乐在其中。

作为种粮大户的女儿,“农二代”骆雨3年前回家接手产业。在她看来,广阔的乡村是未来的价值所在,可刚一回来,骆雨便被现实“上了一课”:父亲流转的4000亩农田分散在5个乡镇,一些“巴掌田”里,收割机甚至无法掉头;还有一些梯田是“望天田”,旱涝保收是种奢望。

“看天吃饭”的农业特性,让骆雨意识到,传统耕作模式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要让种粮也能致富,就得重新组织生产模式,同时让更多科技‘下田’。”骆雨说。

骆雨根据当地地形特点,提出将相邻1亩以下地块整合为4亩左右标准田块,改造低效梯田,配套建设灌溉沟渠和硬化机耕道。丈夫则利用自身所学,拉起了一支无人机机队,植保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效果立竿见影。“在石山头村,一片230亩的抛荒梯田经整治后,当年即产出稻谷27.6万斤,创造经济价值40万元。”骆雨说。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还要想办法实现规模效应。”骆雨吸收农户加入她牵头成立的公司,攥指成拳。

统一采购农资使化肥成本降低28%,统一渠道销售让稻谷收购价每斤提高0.3元,“共享农机”为农户提供更低价的耕、种、管、收社会化服务……2024年,公司代管农田超6万亩,带动2000户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

2024年,骆雨还创办了农机培训班,为镇里培训超100名农机手。目前,谷稷农业已培养出12名90后新农人,吸引4名大学生返乡。

“农机露天存放,影响使用寿命。而要建设厂房,则面临用地红线的问题。”骆雨提出这个问题后,北湖区相关领导带着主管部门来到村里开现场会,理清了政策,合法合规地解决了这个老问题。企业的农事服务中心得到快速发展,累计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超300万元。

还有一系列综合扶持政策,全方位帮助像骆雨这样在农村当好产业振兴的“头雁”。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相关文件,在“加强产业对接扶持”“加强金融保险服务”“完善激励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头雁”对象予以综合扶持。前不久,骆雨获得了“郴州市十大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才”称号,“30万元奖金,我准备购买大米精加工设备,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

郴州市近年来推出“人才新政52条”,完善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提出每年培养30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对于优秀农村人才给予认定和奖励。不断兑现的人才政策,给新农人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博士团帮农民种菜

清明节后,贵州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黄仓社区的大棚里,新一季萝卜等待采收。

“这可不是普通萝卜,是博士种的试验萝卜。”种植大户江先赶来凑热闹,瞪大眼睛上前围观,“大棚被分成很多格子,听说有的顶格施肥,有的依次减量,收的萝卜还得分类打包,化验分析,找准化肥跟产量、效益的平衡点。”

因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寡等自然条件,威宁县的高山冷凉蔬菜小有名气,但一度缺乏科技支撑,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后劲不足。

时间回到6年前。30岁的李经纬博士毕业后入职贵州大学,加入农学院教授张万萍组建的博士团队,为蔬菜产业补齐科技短板。入职当月,李经纬就直奔威宁。

当时正赶上县农业农村局调研,来到一片甘蓝种植基地,李经纬定睛一看,许多甘蓝裂开一个大口子,她直接发问,“这是谁把菜给撕开了?”话音刚落,现场笑声一片。

“坏了!闹笑话了!”湿润的泥土,浑浊的泥塘,李经纬反应过来,威宁县近期干旱少雨,突降暴雨,甘蓝吸水速度过快,细胞组织一时无法承受,定会自然开裂,“书本上学过,结果还没用上,吃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亏。”此后3个月,李经纬默默学习,把先进生产力带到田间地头。

“博士团队共有10人,全是年轻人,能吃苦,讲奉献,大家志趣相投。”张万萍说,根据威宁县的蔬菜品种,成员分别成立小分队,闫见敏攻“山药”,李伟攻“生姜”,易维洁攻“芋头”,李经纬攻“花菜”,并负责病虫害防控,在优化品种、服务产业过程中,力争成为某个蔬菜单品或者某个环节的佼佼者。

品种选定,测土配方,育苗定植……研究攻关的同时,李经纬组织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以及农业技术员培训,讲解蔬菜种植的每一个环节,引导他们科学种植,与现代农业接轨。

仅在威宁县,博士团队陆续推广甘蓝、白菜、洋葱、红菜薹等10多个新品种,如今科技服务还覆盖贵阳、黔南、遵义等地。“产量和品质双提高,农民增收的空间又多了,用技术种蔬菜,就是不一样!”望着标准化的蔬菜基地,威宁县凌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军感慨。

有一次,威宁县的一家蔬菜基地里,萝卜突然叶片萎蔫,根部肿大,似乎染上了病,李经纬初步断定为十字花科根肿病。

“这种病传染性强,容易绝收,必须与时间赛跑,赶紧拿样品回学校做生理活性等一系列实验,确定属于哪个生理小种。”李经纬说,尽管确定为毒性最强的那种,好在及时使用专用制剂,挽回了一定损失。

推广制剂防控的同时,李经纬还在当地选了几个蔬菜基地,持续开展抗病品种试验,从源头上提高蔬菜的抗病性,“推出的新品种特别受欢迎,研究成果也顺利发表。”

凭借博士团队的努力,种植户们逐渐使用生物菌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注意改善土壤结构,尤其是尾菜处理,农户慢慢学会用来发酵生产有机肥,成本低、污染少、肥效好。

既要种好,也要管好。李经纬正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包括免疫诱抗技术、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控等,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广袤农村,潜力无限,是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李经纬憧憬着。

大学生返乡办农庄

这几天,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丁宅村南野农庄的桃树上挂满果实。

双脚套着过膝胶鞋,手拿修枝剪,王园园行走在桃林中,时不时抬手修剪着赘余的桃枝和小果,“把多余的枝条和果实剪掉,结出的果子品质更好。”

2013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后,王园园选择回乡发展。听说有大学生要回家养猪种地,邻里乡亲既好奇又不解。

“我的初衷是想用所学知识为家里做点事。”王园园说,大学时自己学的是动物科学专业,当时村里养殖业搞得红火,父亲打算办个养猪场,她便自告奋勇回家帮忙。

可返乡的头几年,王园园的乡村创业路并不顺利。“先后尝试过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农家乐、民宿、果园等,但都不太理想。”王园园事后分析总结,一方面是自己经验太少,信息渠道有限;另一方面,那时候乡亲们传统农业观念重,有些新想法、新理念得慢慢适应。

瞅准丁宅乡的青山绿水,王园园打算吃乡村旅游饭,她流转了200余亩土地,投入百余万元,办起“南野农庄”,完善山里的基础设施,陆续引进黄金水蜜桃、仙居土鸡等优良种养品种。

“我的思路是‘两条腿’走路,不仅要用优质农产品抢占城区市场,还要开拓瓜果采摘、农作物认领种植等特色农事体验活动,开发乡村游。”王园园说,农庄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可持续”的路子,带动村中8名闲置劳动人员入职农庄,人均年增收近4万元。

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的心思也活络起来,村里陆续建起水上集装箱民宿、咖啡馆、乡村酒店等,丁宅村围绕“亲子休闲、运动酷玩、农耕研学”三大片区,打造了大通农场、龙鳞坝、蚕桑馆等网红项目,年吸引游客超90万人次。

与此同时,在政府部门指导支持下,王园园又牵头成立了上虞区新农人联盟,吸引更多“有知识、懂科技、会经营”的80后、90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如今,这个聚集返乡创业青年的组织,成了当地农旅产业的“金字招牌”,带动全区8个乡镇的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

乡村游带火了乡村货,可细心的王园园又发现了新问题——果农们大多沿马路设摊叫卖,有时为了抢抓销售期,甚至低价贱卖,“这么好的农产品,这么卖真是可惜了。”

她以农庄里的水蜜桃为试点,一改原先大小、好差混装贩卖的习惯,采用分级制,按个头、品相对水蜜桃精心挑选,并采用礼盒包装。“水蜜桃还能这么卖?”不少果农发出感叹。

“我们应该抱团发展,形成咱们丁宅乡的品牌。”在她的倡议带动下,果农们走上了品牌化、精品化道路。

“小王这个大学生果然不一样!”果农任庆灿竖起大拇指。因为销路不愁,这几年,丁宅乡的水蜜桃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产量增长达25%,果农年增收近4000万元。

同一时间,上虞区在创客城市建设引领下,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百千万工程”,出台“虞农共创政策十条”,涌现出越来越多像王园园一样的新农人。

“广袤乡村大有可为,我还有很多想法都没落地呢。”王园园话语间信心十足。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 襄城区政协一线协商助推“四好农村路”建设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姜华 樊丹)7月3日,襄城区政协召开“加强乡村道路养护,争创‘四好农村路’”一线协商会。区政协副主席袁永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区乡村交通事业发展中心、襄城公路段、区水利局、相关乡镇及政协委员共同参与,直面农村道路管养难题,共商发展良策。农村道路网建设是市委提出的乡村振兴“四大专

    2025-07-04 16:47:00
  • 永胜:“三链融合”化解矛盾纠纷

    永胜县人民法院开展巡回审判工作。供图近日,一起涉及3个自然村215户村民、标的额69.2万元的土地租赁纠纷,在永胜县人民法院与程海镇综治中心的协同努力下圆满化解。通过“司法确认+自动履行”模式,协议签订3日内,首期26.1万元款项顺利到账。“有了法院的文书,就像吃了定心丸!”村民代表的这句感慨的背后

    2025-07-03 09:21:00
  • 读创财经晨汇|①深圳前5月出口电动汽车达111.8亿元②8月起10万元及以上贵金属现金交易需报告

    【深圳经济新闻联播】 深圳前5月出口电动汽车达111.8亿元,同比增长16.7%据深圳海关统计,2025年前5个月,深圳市出口电动汽车111.8亿元,同比增长16.7%。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速发展的浪潮中,深圳海关以精准服务,构建电动汽车出海“黄金通道”,护航“中国智造”闪耀世界舞台。据比亚迪方面

    2025-07-03 07:43:00
  • 一粒麦种的“逆袭”之路

    它在实验室里被科学家用高端仪器“选中”出道,经精选机“面试”入住河南高标准农田。智慧农田“保姆天团”全程护航,成熟后还能变身挂面、谷维素…从种子到产品,科技与农业联手,这就是中国粮仓的硬核实力!#科技赋能农业新高度#(AI训练:常力元文案:尚明桢配音:郭一择)

    2025-07-02 11:57:00
  • 43名乡村电商人才游学“取经”

    本报讯(尹小丽)为深化浙川东西部消费协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6月20日至22日,仪陇县举办乡村电商人才研修班游学活动,为乡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活动期间,来自全县的43名乡村电商从业者先后走进成都蒲江县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天府果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国西部(南充)电商抖音直播基地等点位,实地

    2025-06-30 15:15:00
  • 金健米业回复交易所问询:业绩下降超8成原因?乳品业务收入下降毛利率上升?

    6月29日晚间,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健米业”)公告,公司近日对上交所关于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的监管问询函进行了回复。上交所在问询函中重点关注了金健米业2024年的业绩表现。公司于 2024 年 11 月实施资产置换,目前主营粮油食品加工、农产品贸易、乳品的生产销售。年报显示,金健

    2025-06-29 18:43:00
  • 中国游客在冰岛租车遭天价索赔!“针眼伤”要赔14万元

    近日,多名中国游客曝光在冰岛租车遭遇天价索赔——即便购买最高等级的全险,租车公司(租车行)仍以车身细微沙尘损伤为由索赔,金额最高可达243万克朗(约14.3万元人民币),引发广泛关注。据上游新闻报道,重庆市民李女士(化名)与丈夫今年3月赴冰岛自驾,提前通过国内某知名APP预订冰岛Alamo租车公司一

    2025-06-29 16:10:00
  • 小米YU7标准版定价25.35万元,3分钟大定突破200000台

    6月26日,外界期待已久的小米YU7正式发布,其标准版定价25.35万元,Pro版本27.99万元,Max版本32.99万元。全系超长续航,标准版835km。雷军表示,这一价格“比Model Y便宜1万”。小米汽车官微随后称,3分钟,小米YU7大定突破200000台。此前雷军官宣的“面向下一代智能设

    2025-06-27 0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