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公司 贷款 企业 费用 车辆 万元 中国 银行 美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夜读丨囿于厨房与爱

连着三四周的周末,我都一头扎进厨房,做一顿午饭。洗菜,切菜,下锅,清炒,尽量少油和佐料,两三个菜很快端上餐桌。

作者供图

去年看房时,中介把厨房作为卖点之一推荐:“这厨房又宽敞又明亮,周末做做饭,想想就爽。”我虽心里喜欢,嘴上还是诚实,“我做饭不多的。”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我把饭菜拍照发朋友圈,朋友们捧场点赞,有人调侃:“这就是自己厨房的魔力吗?”有人支持:“还是自己做饭好吧?健康又省钱。” 也有人好奇:“怎么迷上做饭啦?”

开始做饭,跟拥有自己的厨房有很大关系。以前租房时,我住的是酒店式公寓,没有燃气,做饭只有电磁炉。厨房没有明火,实在少了点“烟火气”的质感。当然,更是因为租房始终让我有一种“漂泊感”,觉得哪怕做饭吃饭这样的刚需,也可以将就,不值得花太多心力。有了自己的家后,心一下定了,下厨做饭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还有一个明确的契机。去年搬家时,除了我妈要留在老家看店,家里人都来给我“暖房”。我爸带来了一大箱我妈做好的肉食,把冰箱塞得满满的。有两天我要上班,下班前,弟弟微信问我:“姐,啥时候下班?我们好准备做饭。”等我到家,热腾腾的饭菜已经上了桌。还来不及买的厨具和调味品,家人也帮我买好了。用了几年的厚底锅正式退休,弟弟买的炒锅轻便又受热快,我至今还在适应它的急性子。

一个人生活多年,这是第一次在老家之外的地方,吃上家人做的饭菜。情感的维系当然离不开视频通话时的语言交流,但具象化到看得见、吃得着的家乡食物上,总格外动人。当大人当久了,我都快忘了被家人当小孩“宠着”的温暖与温馨。

说来神奇,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我学会了各种家务,唯独没有学会做饭。这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里,很少见。原因也简单,我妈不让我学。按她的说法,是怕耽误我读书。但这一点,我很早就不信。我的理解是,她怕我引起火灾。那是农村多烧土灶,有时会听闻哪家小孩做饭将火苗引到了柴火上。一般情况下,大人很快就能发现,及时灭火,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我妈还是不放心,不愿让我和房子冒这个险。

还有个有点搞笑的原因,是我始终没学会怎么用土灶。无论是我爸跟我讲理论:往灶膛里塞柴时要在下方留一个空间,保证有足够的氧气,火才会烧得旺,还是他和我妈手把手教我,我就是学不会。后来弟弟妹妹都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能,我仍旧是个门外汉。于是,给我妈打下手烧火的角色,自动排除了我。

那时我家种了十几亩田地,养很多猪,我爸还要做生意,我家总是比别人家忙很多。为了赶时间干活,我妈把做饭的时间压缩到了极致。保证干净卫生,每天早上给我们炖一碗鸡蛋羹保证营养,就是她做的最大努力了,有时难免在菜的卖相和味道上做些牺牲。

我们年少,不懂厨事艰难,偶尔会表达不满。少数时候,我妈会解释,大多时候,她连解释的时间都没有,就匆匆去忙了。有次早饭刚做好,突然有邻居来说,我家地里开得一片雪白的棉花,全被人偷光了。我妈瞬间脸色苍白,来不及吃饭就匆匆外出查看,好在只是虚惊一场。

慢慢地,我们学会了做家务,弟弟还表现出对做饭的兴趣和天分。暑假时,他坐在风扇下,仔细地洗菜、备菜,耐心地切土豆丝,等我妈回家炒。高中时,他承包了一家人暑假的饭菜。

后来,我到外地上大学,放假回家,边享受父母特意准备的丰盛大餐,边像高中时一样吐槽学校食堂不好吃。第一次,我妈没有附和我,认真地跟我说,大锅饭不容易做的,能做熟、干净就不错了,每个人口味也不一样,不要跟家里饭菜简单对比。

我有点不服气,觉得我妈太“老好人”。后来每当我吃到不满意的饭菜,想吐槽时,总是会想起我妈的话。慢慢地,我似乎明白了,大概她觉得,我应当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体谅他人的难处。她在年轻时,也给村里的集体活动做过大锅饭,后来又在给家里做饭的漫长日子里,越发懂得做饭者的不易。她希望我在上大学、离开土地后,不要失去对劳动者的共情。

刚毕业那会,我和同学租住在学校附近,仍然可以用饭卡在学校吃饭,暂时又免除了不会做饭的苦恼。有次表哥来看我,我妈提前在电话里叫我买好菜,到时让表哥做饭。我感到不好意思,好在表哥并不介意,在厨房里一顿煎炒烹炸。看到对面人家的厨房里,也是一个男的在做饭,表哥幽幽来了一句:“你看,现在就流行男的做饭,社会果然进步了!”我们大笑起来。

后来,我换城市,换工作,始终没有认真学做饭,有时是因为租的房子没有厨房,有时是因为工作忙,当然更主要还是没有真正重视。好在城市是高度分工和专业化的所在,街边小店、外卖和单位食堂,满足了我的生存所需。按我妈的话说,这叫“草里饿不死蛇”。

前几年,我家把原来厨房隔壁的空房间,改造成了新厨房,用上了燃气、灶具、洗菜槽,还通了热水。从此,一传统、一现代厨房并存,忙时爸妈可以用便捷的新厨房,我们过年回家时可以用传统厨房,重温柴火饭的馨香。

最近,有部韩剧很火,里面有句经典台词,“外婆在海里游,妈妈在地上跑,我才能在天上飞”。我问我妈,小时候不教我做饭,是不是也有怕我过早被家务捆绑,失去别的人生可能性的原因?我妈沉默了会,说:有点。她希望我学做饭、爱做饭,是出于真诚的喜欢,而非不得不做。她的努力托举,才有了我的选择自由。

多年前,我看到过一句歌词:“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那时,我认同这句话,认为理想与现实往往是对立的、冲突的,理想破灭之后人难免无奈与失落。可随着年岁渐长,我越来越能看到“昼夜、厨房与爱”的价值,懂得人到了一定阶段、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阅历后,能够也应当回归这些更简单、更纯粹、更接地气的事物。

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我的心里,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阳柳

相关文章
  • @准高中生,名师分享:理化难度跃升怎么办?三步让你轻松突破

    现在,不少准高一新生已开始期待高中的学习生活了。对这些高中生而言,物理和化学都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与初中相比,理化学科在知识深度、广度和思维要求上都有质的飞跃,换言之,难度系数陡增。也有不少人在暑假期间就开始提前学,“抢跑”部分高中理化知识了。但事实上,学好任何一门科目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不

    2025-08-22 19:44:00
  • 已开通!医保余额可以转账了

    注意啦医保个人账户不光能自己用还能给家人“钱包转账”具体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提醒:转之前看一下自己要去的医院目前能不能用医保钱包!医保钱包是什么?医保钱包是医保部门为参保人开通的资金账户,与个人医保码相关联。参保人可通过医保钱包转账功能,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转账至近亲属的医保钱包,用于就医购药结算,

    2025-08-19 08:37:00
  • 蒙山沂水间的母爱三重奏——厉彦林:母亲活在时光里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3日讯 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新出版的散文集《母爱情深》新书分享会在莒南新华书店举行,书中字里行间满是对母亲的深切思念。透过作者厉彦林的讲述,我们得以窥见一部耗时十年的作品背后,那份跨越生死的母子情深,以及他对母爱最虔诚的礼赞。母爱需要“慢炖”2015年,母亲祁为菊的离世将厉彦

    2025-07-23 14:36:00
  • 山东教育者手记|王慧:班级“活龙”蜕变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张晓文 策划整理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山东教育者手记”,为山东大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那些触动到你的瞬间。(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文|山东省潍坊

    2025-07-10 14:35:00
  • 刘楚昕《泥潭》已售30万册,听听第一批读者的阅读感受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如果给2025上半年最受关注的文学作品拉一张清单,青年作家刘楚昕的《泥潭》一定名列其中。今年5月,刘楚昕在第二届漓江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手捧奖杯,讲述了自己与初恋的一段深情往事,迅速引发全网共鸣。6月12日起,《泥潭》在当当网预售,不到一个月,销售已超过30万册。今天,有不少读

    2025-07-01 17:23:00
  • 左小青回忆父爱圆梦《大众电影》,《不再退缩》定档

    今天,电影《不再退缩》举行定档发布,影片由金鸡奖获奖导演齐星执导、编剧,潘斌龙、侯佳音、左小青领衔主演,徐佳、赵麒、李韩邦妍主演。《不再退缩》中,潘斌龙饰演一心为孩子谋一条出路的父亲刘中华,他克服重重困难发现并挖掘小女儿刘星榆身上的运动天赋,以永不放弃的精神,坚持十几年治愈女儿的跛足,鼓励女儿勇敢走

    2025-06-16 07:21:00
  • “棒棒”冉光辉的儿子,今年高考!

    2010年,冉光辉牵着3岁的儿子冉俊超。许康平 摄还记得他们吗?15年前一位父亲肩扛一大麻袋货物手牵幼子的照片火遍全网“肩上扛着家庭手中牵着未来”无数网友被这张照片感动也记住了这对父子2024年,镜头前并肩而立的少年和父亲。许康平 摄如今照片里的孩子已长得跟父亲一样高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高考考场只

    2025-06-08 10:35:00
  • 刚刚!2025辽宁高考作文出炉,题目是……

    今天(6月7日)是2025年高考的第一天沈阳4万余名考生执笔为剑,逐梦考场一大早考生们陆续到达考点充满期待的夏天正酝酿着惊喜那些为理想奋斗的日子终将会闪闪发光这场考试不仅是知识的检验更是意志的淬炼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你的“装备”拼搏的每一个日夜都是你的底气坚持到今天的你值得所有掌声冲吧,追光的少年刚

    2025-06-07 1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