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公司 贷款 企业 费用 车辆 万元 中国 银行 美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瞭望 | 城市赛事加速跑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体育赛事提升了城市的硬实力,展现出城市的独特气质

多个城市以举办赛事为契机,全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一大批运动场地见缝插针地“嵌入”老百姓生活圈,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成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

“举办体育赛事是一次绝佳的展示机会,可以真实呈现一座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鲜活场景,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旅行、创业、生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许东远 姚友明 王雨坤

4月初的北京,夜晚气温适宜。老陈系紧鞋带,准备进行每日的跑步训练。跑了十几年,他发现北京路边的步道变多了,他可以沿着二环路新修的步道“打个圈”。

2023年,老陈报名参加了一个专业跑步训练机构,专项调节自己的步伐步频。“刚开始跑步时,只是跟风玩玩。现在想参加比赛,就要学习更多技巧。”老陈说,“以前不知哪里能学,这几年专业的跑步培训机构层出不穷。我的跑步水平明显提高,想在高级别赛事里刷新一下个人最好成绩”。

近年来,北京的运动赛事体系日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组织能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老陈就是受益者之一。

作为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北京正在创设以20项国际顶级体育赛事、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50项本土有影响力赛事为支撑的“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优化整合体育空间资源和赛事资源,构建“一环、四区、N场景”赛事布局。

“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地区都依托各自的赛事场馆和自然资源,打造丰富立体、各具特色的赛事活动。”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张云介绍。2024年,北京市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8万余场,群众直接参与人数202万。2025年,全市纳入“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的赛事达198项。如今,“周周有赛事、月月有亮点、季季有精彩、年年有规划”成为京城市民体育生活的常态。

北京是全国城市赛事加速跑的代表之一。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打造城市体育赛事。以受众规模最大的运动项目跑步为例,2016~2019年,我国马拉松赛事进入“井喷”期;近两年赛事数量迅速回升。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举办路跑赛事699场,参赛人次约605万;2024年举办路跑赛事671场,参赛人次约656万。

在体育强国战略引领下,城市赛事不仅有力推动我国体育竞技水平持续提升,更为举办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打开了一扇机遇之窗——以赛“名”城,赛事塑造并传播城市良好形象;以赛“惠”城,借助赛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网络、公共服务品质;以赛“营”城,火热赛事拉动消费、聚集产业,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赛事正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双赢互促、携手并进。

2024 上海赛艇公开赛比赛现场(2024 年 9 月 28 日摄) 王翔摄 / 本刊

以赛“名”城

成功举办冬奥会的北京,“冰雪”名片擦得更亮。3月14~16日,2025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在北京首都体育馆精彩上演;本赛季,国际滑联三项赛历赛事落户北京。此外,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北京站和速度滑冰世界杯北京站也即将举办。

“这里拥有世界一流的场馆、出色的赛事组织,以及热情的滑冰运动爱好者,对于我们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国际滑联主席金载烈说。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体育赛事提升了城市的硬实力,展现出城市的独特气质。当前,城市赛事正在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北京、上海等地通过举办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世界泳联游泳世界杯等国际顶级赛事,努力提升城市国际形象。

2月的上海,苏州河畔。刚刚跨出春节的余韵,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的筹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进行起来。2025年,上海赛艇公开赛升级成世锦赛,这项世界最高级别的赛艇盛会首次来到中国。

“苏州河,串联起上海的新老城区。在这里举办上海赛艇公开赛,于一桨一划之间,向全世界展现上海的发展脉动。”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说,“上海是中国近代赛艇运动的摇篮。借助上艇,苏州河不仅是上海的,也成为世界的”。

上艇最具观赏性的4.2公里追逐赛、500米城市冲刺赛的终点,都设在黄浦区外滩源码头。这里有陆家嘴东方明珠和三座摩天大楼,被称为上海知名景点“四件套”,令海内外参赛运动员和观众对上海的城市风貌印象深刻。

上海用心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完善“3+3+3+X”自主品牌赛事体系。这是一个基于城市发展需求构建的立体化体育赛事框架,旨在通过分层布局实现赛事与城市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坚持“头部赛事引领+自主品牌培育+社会力量补充”,通过三类核心赛事与多元化补充赛事的协同,形成覆盖国际顶级赛事、本土特色品牌及群众性活动的完整生态,推动文体旅商展融合与城市能级提升。

2024年,上海市全年共举办178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包括圆满举办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创新举办世界泳联游泳世界杯等。

通过举办赛事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不仅要成功办赛,还要办出特色。近年来,不少城市突出办赛创意,让人们因赛事记住城市。

比如,北京冬奥会期间,坡面障碍技巧的“雪长城”赛道令人耳目一新,烽火台、角楼、瞭望塔等造型,让观众既可以感受体育竞技之美,又能品味中式美学之韵。

古城西安用马拉松赛道串联起重要历史遗迹,并在奖牌与参赛服的设计中融入中华元素,巧妙地将西安的历史与现代元素融为一体,扩大国际影响力。

武汉结合城市地标特色开办城市定向赛,通过5人组队参赛,以徒步、跑步、公交和地铁等方式逐一寻访“打卡点标”,彰显城市魅力;重庆举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特色赛事,突出山城别样风采;苏州马拉松赛道连接寒山寺、阊门、山塘街、平江路等景点,选手参赛即可感受这里独有的古韵今风。

因地制宜,将城市特色元素融入赛事各环节,不仅能提高赛事的吸引力、观赏性,更有助于擦亮城市名片、叫响城市品牌。

参赛车手在2025第十六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比赛中(2025 年 4 月 7 日摄) 杨冠宇摄 / 本刊

以赛“惠”城

“每周一、三、五在健身房训练,周二、四去卢湾体育场或黄浦江边跑步,周末去世博公园跟朋友一起玩飞盘……”运动爱好者小张把自己的一周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记者见到他时,他即将参加4月在上海举行的一项综合体能比赛,正将各项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上海,想找个运动场地很方便。黄浦江边有专门可以跑步的步道,周边一些点位还有洗澡设施。市区体育场只要预约就能使用,朋友们约着打个对抗赛,很方便。”小张说。

“上海加快制订市民体育健身设施升级计划,一号船坞体育公园、世博浦西滨江运动中心、世博黄浦体育园、外滩国际电竞文化中心等大型活动场所在的滨江区域,已形成文旅体产业相融合的综合性市民活动空间。”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

为迎接大型体育赛事,主办城市积极投入资金,新建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场馆、提升交通系统、优化公共服务,不仅服务于赛事需求,更促进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双奥”之城北京是这方面实践的样板。为办好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北京新建、扩建了多条地铁线路。从2008年的8条地铁线、200公里里程,到2022年的27条地铁线、近800公里里程,北京多条地铁见证了“双奥之城”的蝶变跃迁。此外,北京还增加了公交车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优化了道路交通网络;研发先进交通指数系统,不仅确保赛事期间的交通顺畅,更大大提升了市民的日常出行体验。

后“双奥”时间,北京用好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奥运设施,向普通民众开放,成为开展全民体育运动、推广冰雪运动的宝贵资源。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场馆建设,在规划初期即明确“赛时与赛后并重”原则。54个竞赛场馆中12个为新建,其余均为改造升级。新建的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由废弃石料场改建而成,建设时遵循“体育+旅游”转型方案,赛后增设亲民攀岩路线、亚运主题展示区及科普研学空间,成为融合赛事、体验与休闲的国际化主题公园。

多个城市以举办赛事为契机,全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一大批运动场地见缝插针地“嵌入”老百姓生活圈,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成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

曾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成都,秉持“体育改变城市”理念,规划到2025年新建改建不少于100个社区运动角、新增不少于200处绿道健身空间;推动智能化场馆、适老化设施建设,新建智能运动健身示范点80个,建好用好智慧体育平台,提升体育场景应用和治理水平,构建高质量“运动成都15分钟健身圈”。

西安在办好2024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以及篮球、花样游泳世界杯等国际赛事的基础上,推动赛事“进商圈、街区、景区”,并自2022年开始创办社区运动会。西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的目标是,让每个社区都可以办比赛,辐射带动650万人。项目多、周期长、专业化的比赛,带给社区百姓满满的参与感。

“办好一次赛,搞活一座城。”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黄海燕表示,高水平赛事的申办、承办、举办和赛后,会留下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成果。尤其是赛事带来的城市功能提升,令身在城市的居民获得更切实的幸福感。

以赛“营”城

“不必抽签,我参与报名了南京紫金山越野赛,这是一个穿越紫金山的特色夜间越野跑步赛事。比赛完,还预留一天时间畅游南京。”今年40岁的特里(化名)告诉记者,2024年赛后,他和女朋友打卡了南京红山动物园、夜游紫金山,享受盐水鸭、蟹黄汤包、鸭血粉丝汤等金陵美食,体育锻炼和享受旅行“双丰收”。

“哪儿有比赛就去哪儿旅行”,已成为当下一些年轻人的热门出游口号。到一个陌生城市参加或观看一场比赛,是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也帮助他们解锁一座城市。

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36741亿元,增加值为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2024年,中国体育产业继续蓬勃发展,以赛事经济为龙头,融合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发展。

“举办体育赛事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动城市经济转型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日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黄海燕表示。

对城市而言,举办赛事可以吸引大量观众和游客,直接拉动旅游、餐饮、零售等消费增长。携程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F1中国大奖赛、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等赛事举办期间,周边商圈的酒店预订间夜量环比增长57.58%~168.67%,周边景区订单金额最少翻倍。

徐彬表示,体育赛事的品牌效应正在吸引更多商业活动和投资。2024年8月“百联城市运动季”活动期间,上海地区体育消费订单量和交易额环比上阶段同期分别增长18.42%和14.84%;同比2023年分别增长136.16%和81.81%。

《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通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商业会展的边界,全年安排资金4000万元,继续推进“你运动、我补贴”的惠民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等。如今,上海“商业+体育”的消费新势能强劲:百联股份联动旗下40多家门店,700多个运动品牌,推动体育赛事“进商圈”;举办百联城市运动季,部分门店销售业绩翻番;在上海体育消费节期间,吸引客流3745万人次,门店最高达到超50%的同比递增,实现销售与客流双增长;通过美团平台的体育消费券核销率接近100%。

伴随城市赛事蓬勃发展,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走向深度融合,“办赛”与“营城”日益深度绑定。

2024年,上海主营体育产业机构数量稳步增长,总数达34531家。“上海市体育局创新政企合作形式,通过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打造2.65亿元资源池,为中小体育企业及赛事活动赋能,支持举办上海国际赛事文化及体育用品博览会。”徐彬表示。

在大运会的筹办过程中,成都抓住机遇顺势推动体育产业提质。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提升至578.6亿元,较2018年增长44.5%,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从筹办到大运会结束,成都近三年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115个,签约金额超过870亿元。

在西安,当地依托冰雪赛事和场地设施,提升冰雪体育产业能级。记者从西安市体育局了解到,西安建设6处高标准冰雪场馆场地,并成立西安市体育产业协会,整体推动西安体育产业发展。2024年,西安体育产业整体产值约500亿元,当地体育及赛事相关规上企业从2023年的6个增至13个。

赛事打开了一扇窗口,对举办城市的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亚运会对杭州市GDP的拉动量约为4141亿元,对财政收入的拉动量约为1033亿元,拉动67万人就业;在“村BA”等赛事带动下,贵州台江2023年旅游综合收入达84.64亿元,同比增长94.66%;南宁以学青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建设……

“举办体育赛事是一次绝佳的展示机会,可以真实呈现一座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鲜活场景,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旅行、创业、生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西安市体育部门负责人表示。■

相关文章
  • 中国石化:拟5亿元-10亿元回购公司A股股份

    中国石化公告,公司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的自有资金和回购专项贷款,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价格不高于董事会通过回购股份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本次回购股份的期限自董事会批准方案之日起不超过3个月

    2025-08-21 17:36:00
  • 赋能“绿色世运” “百岁山世运季”成效显著

    8月17日晚,第12届世界运动会(简称“成都世运会”)正式落下帷幕。在过去10余天里,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运动员相聚成都。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世运会上夺得36金17银11铜,金牌、奖牌总数均创历史新高,首次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创中国参加世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历史上最好的世运会成都世

    2025-08-21 16:39:00
  • 副总变成总助、行长降为科员,透视金融高管“降职”背后逻辑

    金融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或正在形成放大效应。8 月14日,合众人寿官网显示,公司副总经理王占宇被降为总经理助理。近年来,金融行业高管被降职的现象愈加频繁,这些人事调整背后,反映出金融机构在业绩承压、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正逐步落实“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人才导向。有分析指出,这

    2025-08-21 16:28:00
  • 哈空调上半年净利润同比由盈转亏,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2.53%

    哈空调(600202)8月19日晚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9亿元,同比减少22.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4.31万元,上年同期为890.2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51.1万元,上年同期为-361.97万元;基本每股

    2025-08-20 07:53:00
  • “长治元素”亮相北京地铁

    近日,长治市精心策划的“清凉之约·京长同行”文旅主题宣传活动广告,在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7号线、8号线、10号线等多条重点线路惊艳亮相,为首都市民带来一场沉浸式的“长治文化之旅”,进一步推动长治文旅品牌走向全国。本次投放的北京地铁拉手广告,设计紧扣“清凉之约·京长同行”主题,精选长治市最具代表性

    2025-08-18 12:05:00
  • AI赋能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科大讯飞全程护航沉浸观赛体验

    025 年 8 月 14 日—17 日,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办。这是全球唯一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的综合性赛事,来自全球 20 余个国家、超 100 支代表队齐聚赛场,角逐 20 余项竞技、表演及技能类赛事。科大讯飞作为赛事官方语音转换与翻译合作伙伴,以一站式的 AI

    2025-08-17 00:04:00
  • 上海亿瑞恒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亿瑞恒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菊香,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包装材料及制品销售;纸制品销售;塑料制品销售;文具用品零售;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金属制品销售;金属包装容器及材料销售;软木制品销售;日用木制品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

    2025-08-16 04:53:00
  • 成都世运会市场开发创历史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引万人参与

    8月14日,成都世运会市场开发与文化活动专场发布会在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宣传部(开闭幕式部)专职副部长高怡强介绍了本届世运会在市场开发和文化活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世运会市场开发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招募26家赞助企业及33家捐赠企业,特

    2025-08-15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