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贷款 费用 公司 车辆 企业 银行 万元 自己的 可能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在现场·光影流年|林海告别斧锯声——大兴安岭停伐十年记

编者按: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并加以管护,十年过去,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质量显著提升。

2024年,我国完成国土绿化面积超1亿亩,包括造林6669万亩、种草改良4836万亩。目前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

在祖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海与呼伦贝尔草原交织错落,形成了一片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的“绿色净土”。这里松涛激荡、风光旖旎、水草丰美。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更孕育了下游松嫩平原万顷黑土、中华粮仓。

航拍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一景(2012年9月15日摄)。

国家确定开发大兴安岭林区是从1952年开始的。此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建设者在林海深处安家落户。被历史学家翦伯赞称为“历史后院”的兴安林海斧锯声起、人喊马嘶……

从那时起,产自大兴安岭林区的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桦木等多种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走出深山老林,为新中国百废待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8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之后的15年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科学采伐的同时注重林木抚育更新、原生态植被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

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部的红花尔基樟子松母树林基地鸟瞰(2011年6月3日摄)。

按照国家部署,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于2015年4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生态林业发展方式面临着重大转型,开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征程。

内蒙古金河林业局贮木场工人在分类贮木(2015年3月14日摄)。

十年前,为聚焦“挂锯停斧”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事件,记录即将消逝的传统林区生产生活和广大林业建设者的精神风貌,我辗转奔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三月早春,广袤的内蒙古森林草原依旧冰雪覆盖。苍山银装素裹、大河冰封逶迤、林海玉树琼枝。白云、蓝天与雪野相映,在四季物语中展现着一幅雄浑壮美的冰原雪韵。一路向北,目之所及、无限风光!

马匹在内蒙古牙克石市境内白雪覆盖的草原上觅食(2015年3月16日摄)。

空中鸟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伊敏河景观(2015年3月18日摄)。

林城牙克石、乌尔旗汉、图里河、额尔古纳、根河、金河、乌力库玛、阿龙山、克一河、甘河、阿里河、红花尔基……穿林海、走工队、宿窝棚……我走近最后一批伐木作业区,聚焦林区繁忙的生产场景、体验伐木工人的生产生活,用镜头记录下采伐工队在任务区进行的最后采伐作业。

内蒙古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林场工人在运载新采伐的木材(2015年3月12日摄)。

林区漫长的冬季,也是采伐作业最忙的时候。伐木工人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宿营,遵循着清林、支杆、采伐、集材、检尺、归楞、储木等一整套严密有序的生产流程,分工协作,有条不紊。

或许,因为林海过于浩瀚,很多身处其中的人时时感觉到自身的“平凡与渺小”。

在林海,我遇到了胡德新,那时他是大兴安岭林管局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林场902工队的一名伐木工。工作20多年来,他每天披星戴月、爬冰卧雪、与冬日林海为伴,输送出无数栋梁之材。

在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施业区伐区,胡德新抬头预判树木倒向(2015年3月12日摄)。

由于林区环境复杂、夏季潮热不宜采伐,伐木工作多在冬季进行。胡德新和工友们经常冒着严寒,背着油锯、斧头,天不亮就出工。胡德新和工友们每个冬天要转场三、四次,在冰天雪地上搭建简易的塑料布帐篷,吃大锅烩菜,睡火炉板铺,有时甚至为节省宿营时间把地板当成床板用。

在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施业区伐区,胡德新和助手伐倒一棵树(2015年3月12日摄)。

在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施业区伐区,胡德新(右)和助手在积雪中行走(2015年3月12日摄)。

和很多工友一样,胡德新是“林二代”。父辈也曾在大兴安岭林区从事采伐工作。“自己能接父母的班,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苦累也值了。”胡德新对我说,“停伐让森林休养生息是好事。等停伐以后,除了转产护林工作,我想投资木耳种植、搞庭院经济,多在家陪陪妻子女儿。”看得出,胡德新对林海有些不舍,但也对即将踏上的人生新旅程充满期待。

在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施业区伐区,胡德新头发上的汗水结成了冰(2015年3月12日摄)。

待到林间新绿后,兴安林海伐木工,连同他们在这片大森林中曾经的汗水、足迹和奉献,都成为每个人记忆深处密密匝匝的年轮。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金河林业局亚金沟林场106工队,收工归来的采伐工人在临时工棚内用餐(2015年3月13日摄)。

宿营点里,伐木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停伐后转产的出路,畅想着个人与家庭的未来。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林场902工队工人在临时宿营地休整(2015年3月12日摄)。

晨曦微露,我们被宿营帐篷外一阵阵轰鸣的柴油机马达声震醒。工队的拖拉机手正在给一台满身冰流子的链轨式拖拉机点火,林区俗称“爬山虎”,翻山爬坡通过力强,是最重要的山地集材机械。在宿营地的食堂吃过早餐,我与伐木工人师傅们道别,踏上返程。车窗外,婆娑树影瞬间掠过,回望林海、苍山负雪,不禁心生留恋。

内蒙古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林场工人驾驶履带式集材车转场作业(2015年3月12日摄)。

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文《美丽的大兴安岭》中写到,大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是植物的天堂,一年四季,风光不同,美景如画。那时,我便对美丽神奇的大兴安岭充满向往,盼望着有一天能够身临其境,饱览茂密壮美的原始森林。大学毕业,梦想成真,我有幸来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从事新闻摄影报道工作。时光,让生长于燕赵大地的我与北疆大兴安岭如此近距离接触。

执行秋季防火任务的武警森林部队官兵在大兴安岭林区靠前驻防(2012年9月18日摄)。

作为分社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组成员,我曾多次到访大兴安岭林区参加扑火作战和防火演习,与参战的森林扑火队员们扎根山林,幕天席地、摸爬滚打。

在大兴安岭林区野战训练场,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官兵在实兵灭火作战演习中扑灭余火(2012年9月17日摄)。

在大兴安岭林区野战训练场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官兵在实兵灭火作战演习中扑灭火头(2012年9月17日摄)。

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官兵在扑火前线吃饭(2008年4月20日摄)。

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官兵在扑火前线(2008年4月20日摄)。

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增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前线的官兵在火场灭火(2008年4月20日摄)。

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十年不过是弹指一瞬,对于一株树木、一片森林、一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理念来说,却是革故鼎新、脱胎换骨的划时代转型变革,也是从远古走来的大森林续写新时代生态文明传奇的壮丽史诗!

内蒙古阿尔山市白狼林区冰雪消融、杜鹃绽放(2014年5月14日摄)。

当年星罗棋布于林区小镇居民点房前屋后苗圃中的新枝幼芽,应已茁壮成长、亭亭如盖。人类与大森林和谐发展、美美与共的故事仍在继续……

这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乌尔其汉林业局林业职工生活区,一名林业工人在自家的院子里育苗(2014年5月14日摄)。

■编后记:

10年前,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让森林静了、绿了。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和林业人的悉心抚育,大兴安岭现已成为我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莽莽林海再现勃勃生机。

2024年11月11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柴河镇拍摄的牧群。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这是2021年7月28日拍摄的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的莫和尔图林场一景。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之后,大兴安岭林区走向转型发展之路。如今林下经济和旅游业并举,大兴安岭正加速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路上阔步前行。如今的大兴安岭,林子密了,人气也旺了。停伐后,原生态的雪景吸引了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目光。林区人抓住机遇,打造出驰名中外的雪乡景区。不止旅游,借助丰富的森林资源,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的蓝莓酒、桦树汁等一系列林产品走入市场。停伐后,数万名林业工人放下斧锯,很多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

大兴安岭呼中区富兴菌业木耳栽培区负责人关兴武在展示木耳(2016年8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2018年1月10日,张明裕(左)和陈庆林(右)在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光顶山林场进行日常巡护工作。他们俩都干了10多年的伐木工作,停伐之后,他们成了护林员。 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一家山野珍品科技开发企业,工人对林下绿色有机食品进行加工作业(2022年8月24日摄)。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优化稳定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菌等林下绿色有机食品种植业,打造林下绿色有机食品精深加工基地。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游客在大兴安岭北极冰蓝莓酒庄有限公司内选购野生蓝莓制作的蓝莓酒(2023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拍摄的北极村周边一处漠河林场作业点(2023年12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每年冬天,漠河林场职工都会组成森林抚育队伍,扛着油锯、割灌机等设备,前往人迹罕至的深山作业点进行营林工作,修剪病腐木、被压木,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新华社记者 石枫 摄

广袤林海,踏实肯干的林区人满怀憧憬,正一步一个脚印,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记者:张领

本期主持:程婷婷

相关文章
  • 他们和东胜老街区对“画”!都是惊喜~

    画笔绘就爱心艺术传承希望青年学子执笔绘城历史与未来在此碰撞文旅融合迈出新步伐4月28日,“东胜1980”街区人头攒动,一场以“画笔绘就爱心,艺术传承希望”为主题的首届公益写生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街区运营中心签署《长期艺术实践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师生驻地创作、非遗

    2025-04-30 14:53:00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设置内蒙古警察学院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设置内蒙古警察学院的通知内政字〔2025〕63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2025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设置内蒙古警察学院的函》(教发函〔2025〕25号),同意在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的基础上设置内蒙古警察学院,同时撤销内蒙古警

    2025-04-28 19:24:00
  • 万顷林海点“碳”成金——通道侗族自治县首批湘林碳票签发全省第一

    万顷林海点“碳”成金——通道侗族自治县首批湘林碳票签发全省第一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军 通讯员 吴祥淼 蓝振盛图为:通道以82438.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的成绩拔得全省头筹。(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军 摄)暮春时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传素村的杉木林随风轻摆。“真没想到,守好祖辈传下的林子,呼吸空气

    2025-04-27 16:04:00
  • 汉中交警 | 多点发力强宣传 奏响交通“安全曲”

    交通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提升自我交通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交通行为至关重要汉中交警多点发力强宣传传播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营造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宁强大队联合汉源街道办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培训2025年4月25日,汉中交警宁强大队联合汉源街道办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培训。培训会上,交管大队民警结合近年来

    2025-04-25 18:28:00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法院: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幕

    为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法院于近日启动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与加格达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举行了启动仪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各界代表2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前,加格达奇区人民法院与加格达奇区市场监督管理

    2025-04-25 14:15:00
  • 南阳市“爱鸟周”活动启动——14只获救珍禽重返蓝天

    放飞被救助的已康复野生鸟 张玲 摄4月22日,我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动。14只经过精心救治和养护的野生鸟在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成功放飞。今年4月21日至27日是河南省第44个“爱鸟周”,主题为“清除鸟网,密织法网,让鸟儿自由飞翔”,旨在保护鸟类和候鸟迁飞通道、推动公众共同参与鸟类保护活动。当

    2025-04-23 08:06:00
  • 电力巡线员化身“防火吹哨人”

    “绝缘子无闪络,线夹温度正常。”日前,在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巡线的国网长治市潞州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班班长晋青松边记录边向同事说道,并将实时画面传回指挥中心。面对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高森林覆盖率大风增多,防火压力增大的实际情况,连日来,国网潞州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化身“防火吹哨人”,坚持每天沿着线路走廊进行

    2025-04-17 12:04:00
  • 今年以来“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进展顺利

    本报记者 董丝雨入春以来,高原大漠、黄河两岸纷纷吹响春季造林治沙种草冲锋号,紧锣密鼓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在科尔沁沙地,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现场推进会在科尔沁左翼后旗朝鲁吐镇沙日塔拉嘎查东沙日塔拉小组南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项目区举行。随着大型机械轰鸣作响,开沟、铺草、扎设沙障等工序有条不紊推

    2025-04-16 0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