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贷款 公司 费用 企业 车辆 万元 银行 自己的 中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武汉民营经济“热带雨林式”生态算法: “软环境”与“硬科技”双驱

4月27日,武汉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现场,政府与企业家的“对话桌”摆成了一座“创新实验室”——这里既测试营商环境的温度,更校准科技创新的精度。当“民营经济政策20条”带着“根企业”培育计划破土而出时,武汉正用“制度创新+技术攻坚”的双螺旋DNA,重构民营经济生态链。


在这场没有套路的座谈会上,“卡脖子”清单与“解扣子”政策直接碰撞。从软实力维度来看,出台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创新提出人才评价“不问出身问企业”、大力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联审快享”;从硬科技维度来看,实施市级“科技副总”计划、支持民营企业融入“两重”、“两新”未来产业先导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协调等政策双轨并行,这些都共同指向一个目标——让政策阳光穿透创新土壤,催生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历史从不辜负改革者。从汉正街的“小商品基因”到光谷的“光子裂变”,武汉民营经济正经历着从“数量级增长”到“能级跃迁”的质变。截至2024年,全市民营主体突破233万户,其中102.5万家民营企业贡献了65%的发明专利——这既是“黄金政策20条”的灌溉成果,更是“九省通衢”之地用创新优势兑换技术胜势的生动证明。


此刻的武汉,每个政策代码都写着“热带雨林式”生态的算法,每项技术突破都在重构产业坐标系。当营商环境的软环境与科技创新的硬科技进入“超导状态”,民营经济的动能将以指数级裂变。


打造“根企业”引领民营经济新生态


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武汉市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全市近2万家“四上”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4.3%;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3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民营企业占比79.3%。


备受市场关注的是,“民营经济政策20条”首次提出要着力发展“根企业”理念,逐步提高全市民营经济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并要求选好创新创业种苗支持创业者、好项目落地成为“根企业”的源头活水。


“民营经济的活力直接决定了城市创新能力的上限,而‘根企业’正是这股力量中的‘尖兵’。‘根企业’是武汉在民营经济领域提出的全新概念。”一名长期关注武汉产业发展的人士表示,“根企业”需具备三大核心特质:源头创新能力、生态引领能力、长期成长性。


事实上,武汉选择将“根企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与其当前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武汉作为全国工业重镇,正面临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同时需抢占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未来赛道。“根企业”既能通过技术创新巩固既有产业优势,又能开辟新领域,成为“转型闯关的牛鼻子”。


“武汉的‘根企业’培育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通过‘政策土壤+创新养分’的系统工程,让民企真正成长为‘主干企业’。”武汉普创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创数据”)总经理焦俊清分析称,“普创数据作为武汉首批‘根企业’培育对象,肩负着向下扎根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向上生长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深刻理解‘根企业’不仅是产业链的关键支柱,更是城市经济生态的创新根系。


政策护航

培育民营经济成长沃土


2023年,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菱电电控”)智能化新能源电控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实现了全天候无间断的全自动化生产以及全流程的质量管控和追溯,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一事一议’专项机制,产业园建设工作直接被纳入‘批前提速’重点工程名录,创新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一位参与菱电电控智能化新能源产业园建设人士回忆称,“在土地出让等待期内,武汉市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同步完成了包括土地使用权证、环保批复、项目备案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在内的全套审批手续,实现了行政审批的‘并联办理’,同时,区内成立了项目服务专班,多次组织住建、规划、质监局等部门开展联合现场办公,即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这种“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的服务模式有效突破了传统审批的时序限制,大幅提升了建设效率,项目整体建设周期较原计划提前近6个月,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赢得了宝贵时间。


人才是“根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人才引进方面,武汉树立“人才企业说了算”的理念,紧盯民营企业发展所需引进人才,营造“近悦远来”的蓬勃人才生态,对民营企业研发人才薪酬达到“武汉英才”计划标准的优先纳入支持范围。聚焦企业需求建设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落实人才服务“关键小事”,发挥市场化引才作用。对帮助民营企业引才成效突出的专业服务机构给予奖励。


焦俊清介绍,通过政府专项人才计划,公司成功引进智能制造、精密测控、工业物联网领域人才,为引进人才提供安家补贴并配套企业支持机制,通过分阶段发放补贴与聘期内薪酬补助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长效人才激励体系。


政策精准性的另一面,是对企业痛点的“靶向治疗”。2019年,武汉普迪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迪真空”)迁至武汉江夏区。五年来,在江夏区政府的“陪跑式”服务中,普迪真空实验室真空装备市场占有率跻身全国前列,工业领域自主可控破局新生,企业实现了从20人团队到营收1.6亿元的跨越。


“区政府的精准施策成为关键驱动力。通过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区政府及时捕捉到我们企业有第二板块产能扩张的迫切需求,针对性提供快速审批等优惠政策,使新产线得以在2个月内完成落地,较常规流程缩短60%时间,直接助推企业第二板块的业绩在第三年达到8000万元,占年业绩50%。”普迪真空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针对民企融资难题,武汉提出“股权投资做引导,债券融资做增信”的思路。政策允许种子直投、天使直投项目亏损率最高达100%,政府引导基金在天使基金中的出资比例最高可达50%,对担保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代偿风险容忍率提高至5%。


从“跟跑”到“领跑”,

硬科技锻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当政府从“管理者”转型为“服务者”,企业也从“跟随者”逐渐成长为“创新者”。


在武汉东西湖区,菱电电控的工程师们每一天都在为数十款尚未上市的新能源车型进行严格的道路测试,而这一过程似乎正如同为汽车的“大脑”进行深度锻炼。这家曾以传统汽车电子起家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时代,正以其独特的技术软实力在行业中独树一帜。2024年,菱电电控接连荣获SGS颁发的ISO26262:2018功能安全ASILD流程认证证书、DNV颁发的ISO/SAE21434道路车辆网络安全流程证书、上海先起颁发的ASPICE-CL2证书。这标志着菱电电控在软件开发管理及功能安全、信息安全、质量管控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武汉光谷,另一场技术革命正在上演。由普迪真空主导的915MHz的高端MPCVD(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技术攻关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资料显示,MPCVD是制备CVD金刚石的唯一技术,相关MPCVD设备和技术长期受到国外封锁。“通过政府出台的‘揭榜挂帅’项目,公司很快链接到武汉某高校的科研团队,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了研发进度,将帮助我们能够更早占领前沿市场。”普迪真空前述负责人介绍称。


这样的场景在武汉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硬科技民营企业的全面崛起,正在重构武汉的产业版图。而这种创新潮涌背后是武汉市政府对于民营企业不遗余力的产业扶持。


2024年,武汉市通过“免申即享”的方式兑现“小进规”“小进限”、专精特新“小巨人”、高企认定、独角兽企业奖励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安排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安排资金落实工业技改和智能化改造等扶持政策。同年6月,武汉市设立武汉基金和江城基金两只政府产业基金。不断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引导推动武汉基金江城基金,吸引更多天使基金、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武汉发展新质生产力长期蓄力。


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左右,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0%以上;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五大优势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营收预计分别增长20%以上;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02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并获批建设3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1个省级未来产业培育先导区,全年未来产业规模预计达到480亿元。


民营企业既是城市经济的澎湃引擎,更是技术创新的硬核脊梁。在武汉,政府以精准施策释放创新动能,企业以技术攻坚重塑产业格局,共同绘就了新质生产力的壮阔图景。从新能源汽车到硬科技突围,从“揭榜挂帅”到基金赋能,武汉正以“服务者”与“创新者”的双向奔赴,书写产业升级的时代答卷。

相关文章
  • 经参产业瞭望丨逐浪“智慧新蓝海” 养老产业如何破解需求“密码”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经济参考报》5月20日刊发记者陈涵旸采写的文章《经参产业瞭望丨逐浪“智慧新蓝海” 养老产业如何破解需求“密码”》。文章称,杭州“上岗”的全国首款大模型养老机器人、泰山景区引发热潮的外骨骼机器人、精度可达毫米级的雷达监测设备……近年来,伴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发展,智能传感设备、

    2025-05-20 09:09:00
  • 武汉民营经济“热带雨林式”生态算法: “软环境”与“硬科技”双驱

    4月27日,武汉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现场,政府与企业家的“对话桌”摆成了一座“创新实验室”——这里既测试营商环境的温度,更校准科技创新的精度。当“民营经济政策20条”带着“根企业”培育计划破土而出时,武汉正用“制度创新+技术攻坚”的双螺旋DNA,重构民营经济生态链。在这场没有套路的座谈会上,“卡脖子”清

    2025-05-20 05:45:00
  • 明确37个合作项目!成都“双东简”推动结对联动深度合作

    5月19日,“双东简”结对联动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成都东部新区召开,明确了2025年37个合作项目(事项),并签署“双东简”三地经开区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结对联动深度合作。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四川天府国际空港经济开发区(筹)、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三方”)立足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机遇,聚焦园区高质

    2025-05-19 22:05:00
  • 汉江取水码头被“水葫芦”包围,武汉水域中心两日抢捞240余吨一网打尽

    18日,武汉市宗关水厂取水码头被“水葫芦”包围,上游取水船面临安全隐患。九派新闻从武汉城管部门获悉,市水域中心在小河口处打捞水生植物并转运上岸,仅两日便清捞“水葫芦”240余吨,将其一网打尽。武汉市宗关水厂取水码头被“水葫芦”包围。图/通讯员提供汉江是长江流域武汉段的重要支流。近日,汉江“水葫芦”提

    2025-05-19 15:47:00
  • 武汉通报一起故意伤害案件:1人抢救无效死亡

    5月19日,武汉市硚口区公安分局通报:5月18日21时37分,某餐馆门口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1名伤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嫌疑人已被抓获。

    2025-05-19 13:32:00
  • 从2024年报看网商银行创新:AI驱动,金融服务再升级

    不久前,网商银行正式发布年度报告,在全球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其年报呈现出诸多创新亮点。作为一家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企业,网商银行在过去一年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系列举措不仅推动了自身运营效率的提升,更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与变革。AI 驱动理财服务创新在理财服务方面

    2025-05-16 15:09:00
  • 咸宁市召开全市工业增长点投产达效推进会议

    咸宁网讯 记者吴文谨报道:5月15日,我市召开全市工业增长点投产达效推进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牢有解思维,遵循经济运行基本规律,抓牢抓实每一个增长点,持续做大底盘、做多增量、做长链条、做足储备、做优环境,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向好,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变化

    2025-05-16 08:56:00
  • 阿里归来,产业互联网成真

    文|辉常观察当「湖畔小屋」现身阿里巴巴,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阿里巴巴的再出发。如果对于现在的阿里巴巴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或许用「阿里归来」来形容它,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当阿里巴巴再度强势归来,曾经那个带给我们无数创富梦想的消费互联网时代正在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产业互联网大潮的汹涌来袭。其实,产业互联

    2025-05-13 0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