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场观看《海底小纵队:海啸大危机》的影院里,我见到了一位情绪稳定的妈妈,她的女儿6岁,虽然在90分钟观影过程中也有跳跳蹦蹦、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时候,但基本能全程看下来。要知道6岁是一个重要的点,3—6岁小孩的注意力通常只能保持10分钟;6—9岁时间延长,也不过20—30分钟,且需要趣味性引导,这样一场90分钟的“探险+科普”知识类动画电影,她居然可以津津有味看下来。
电影讲的是探索,如同小孩子的人生总要经历的冒险:超大海啸来袭,海底小纵队的成员们在经历短暂的慌乱后,立即冷静下来分析局势,勇敢面对,迅速制定应对方案。小朋友在大银幕看看椰林树影、海浪海龟,看看和他一样萌萌圆圆、勇敢但会犯错误、每次都被包容和鼓励的救援小队队员们,也许能在长大后想起:人生如大海行舟,不可能一辈子风平浪静。90分钟的电影传达了勇气、理智和乐观奋斗精神,将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在今后的路上更勇敢地穿越风雨,抵达胜利和希望的彼岸。

我住在一个老小区,不少家庭关系复杂,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邻居女子骂小孩的声音,有时候是因为作业,有时候是因为撒谎,都不算太大问题,连我女儿都说:“做她家小孩可真惨。”
但这只是妈妈的问题吗?
是不是孩子们遇到的第一次海啸,是来自家庭?来自家人的愤怒、误解。
作为成年人观众,看这场海底探险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得是探险家,小孩子才能成为小探险家;成年人心里要有很多爱,才能满溢出来爱孩子们。如果我们生活在《海底小纵队》设置的“探险、保护、拯救”主题里,我们希望孩子成为船长呱唧那样拯救世界、保护别人的小探险家,那我们要保护他们探索世界的热情。如果我们一肚子委屈,每天积怨深深无处发泄,那么这些情绪会成为家里的海啸,而首当其冲被吞噬的便是孩子——孩子是无法自己进入电影院的,他会在四堵墙内复刻母亲的情绪世界。当孩子过了3岁,开始探索这个世界,妈妈的情绪更要稳定。
《海底小纵队》已经是长红15年的IP,系列电影积累了不同年龄层的拥趸。今年“五一”上画以来,影片票房已超过2400万元,猫眼开分9.3,不少家庭将其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场电影——我仔细看了,确实适合小孩子看,也是合家欢观影的推荐。影片是温柔的,没有任何暴力镜头,就连“反派”红眼海怪也不过是一只非洲红眼企鹅——要知道小孩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当年带女儿看《小羊肖恩》时她吓哭了,因为农场主拿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剃刀。
我常想,一张电影票或一本好书,应该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礼物:一大群专业人士花费一两年甚至更漫长的工作时间生产出来一部优秀的视觉作品,我们只需要邀请重要的人一同观赏就好了。电影散场,灯光亮起。生活的苦涩并未真正褪去,但这90分钟里,它暂居幕后。银幕上蓝色的海洋吸走了我们一部分疲倦,又给我们些许被冷酷世情碾碎的温柔,让我们记起:自己原来还有想爱的人,想保护的世界。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