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贷款 费用 公司 车辆 企业 银行 万元 自己的 可能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陕西杨凌:科技赋能 加快构建全域和美城乡共富实践样板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

在三秦大地的关中平原,杨凌正以现代农业“国家队”的担当,奏响乡村蝶变的激昂乐章。如今,科技已成为杨凌乡村振兴的“最强引擎”,通过“五联一抓”工作机制的深度赋能,广袤乡村处处焕发新生机,产业蓬勃发展,生态宜居宜人,乡村治理高效有序,一幅“全域和美、城乡共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

多彩油菜花 绘就黎陈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杨陵区大寨街道黎陈村的油菜多功能试验示范基地,连片的彩色油菜花进入盛花期。黄色、粉色、橙色的油菜花铺满大地,形成一片花海。走进村子,青砖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村里实行集体化管理,每年村里都会免费给大伙发放油菜种子,等到了收获季,还有集体分红,家家户户都受益。”村民张进国笑着分享道。

2022年,杨凌示范区创新推行乡村振兴“五联一抓”工作机制,组织专家、科研力量、企业、相关部门以及党员五方紧密联动,凝聚起强大合力,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在这一背景下,陕西省油菜杂交中心成为了黎陈村的包抓单位,为村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中,中心良繁栽培研究室副主任张智,更是投身基层,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心扑在村子建设上,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今年在这片地里种了好多彩色油菜花,我们将通过油菜节活动,吸引游客来采摘油菜花菜薹,提高油菜种植附加值,增加群众种植效益。”张智表示。

经过几年的发展,黎陈村已然旧貌换新颜。村子里,道路宽阔整洁,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文化广场欢声笑语不断,处处洋溢着蓬勃朝气,产业发展更加富有,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黎陈村党支部书记罗文敏说:“‘五联一抓’工作机制特别好,从最初推行到现在,我们村子的变化特别大,产业发展上,以前路子窄、效益低,现在是百花齐放、蓬勃发展,村民收入蹭蹭涨;村容村貌更是焕然一新,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

产业赋能展新貌 秦丰蝶变正当时

日前,在位于揉谷镇秦丰村的秦丰种业生物育种试验基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这是杨凌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揉谷镇秦丰村的包抓企业,为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在村上落地建设的生物育种试验基地。

多年来,基地不仅为秦丰村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显著变化,还极大地提升了全村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推动了秦丰村农业产业朝着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我们与村上达成合作,流转了这片土地,进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这里不仅是新品种的‘试验田’,还是村民增收的‘新平台’,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有了稳定的工作机会,增加了收入,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杨凌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少勇表示。

产业是金毫,环境是绮墨,一笔一划勾勒出乡村振兴宏伟蓝图。针对镇村提出的人居环境联合整治工作计划,秦丰种业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全力推进秦丰村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了秦丰村多年来污水明排的“顽疾”,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通过企业帮扶,村里再也没有污水横流的现象。”杨陵区揉谷镇秦丰村村委会主任刘军平说。

以“两环五带”为引擎 绘就新图景

春潮涌动催人进,不负春光忙建设。增绿补绿、修剪树木、垃圾清运……连日来,随着“两环五带”环境风貌提升工作的推进,一幅“全域和美、城乡共富”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在崔西沟村口,记者看到平整干净的水泥路,没有一丝杂物;路旁,独具匠心的美化字错落有致,为村子添了几分文化韵味;刚刚播撒完花种的土地,泥土翻松,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高干渠路两旁,工作人员正在栽植松树。“我们现在栽的是白皮松,这个栽完以后,开始种花种草,增绿补绿,目前,栽植白皮松已经2000多棵。”杨陵区城乡环卫有限责任公司园林组组长吴建文说。

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以“两环五带”建设为抓手,通过环境提档升级、产业协同联动、资源全域统筹等方式,探索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当前,两条农高会田间展精品参观环线和五条特色产业带已串联起21个重点村庄、7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及6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科技示范+产业富民+生态宜居”融合发展新格局,成为展示“千万工程”杨凌实践的亮丽窗口。

“最近一段时间,平均每天出动工作人员300余人、各类作业车辆26辆。在北干渠路、康乐路、渭惠路、常乐路、杨扶路和344国道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绿化苗木补栽、树木修剪、杂树清理、绿化带整平、土方回填等工作。”杨陵区城乡环卫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崔创军说。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杨凌示范区正稳步加快形成“两环五带”农业特色产业新布局,向着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目标大步迈进。

“我们目前正争分夺秒、全力以赴,计划在4月20日前全面完成总长42公里,近百里的建设任务。届时,将呈现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城乡一体全域‘公园’和美景象。”崔创军满怀信心地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深入挖掘杨凌独特的农耕文化,结合区内丰富多样的产业,精心打造13个特色节点,这些节点不仅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杨凌农耕文化的生动展示窗口,让农耕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带动文旅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从规划到路径,从政策到措施,杨凌示范区“五联一抓”工作机制明确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绘就了产业兴旺发展蓝图。如今,杨凌正乘着东风,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聚集资源优势、多方协同发力,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一系列务实举措精准落地,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记者:米蓓

本文来自【杨凌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 盐城阜宁高新区:“小鱼苗”撬动富民“大产业”

    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高新区孙灶村,小小鱼苗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日,县内外十几名养鱼大户来到孙灶村二东鱼苗繁育基地,选购上万尾淡水鱼苗。该村凭借鱼苗孵化产业,成功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走进二东鱼苗繁育基地,80多亩标准化鱼苗孵化区一派繁

    2025-04-30 10:30:00
  • 咸宁六大行动助推文旅产业三年倍增 全力打造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

    咸宁网讯(记者庞赟)4月2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直单位第十二场,介绍咸宁文旅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暨三国文化旅游季活动情况。据了解,我市将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制定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及2025

    2025-04-30 08:36:00
  •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七大产业全面增长——长春工业向新提质动能何来?

    今年一季度,我市工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成功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市经济稳增长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从重点产业看,一季度,全市七大产业全面增长,装备产业、医药产业在龙头企业的强力拉动下,产值分别增长19.7%和15.8%;电子产业、材料产业、农产品

    2025-04-29 09:58:00
  • 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奋力开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局面

    4月28日,聚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在铜梁区举行。市委书记袁家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找准“三农”工作新定位新方向,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以改革

    2025-04-29 07:04:00
  • 民乐县永固镇: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共为”新格局

    近年来,永固镇坚持党建引领,以“三治融合”为抓手,不断优化乡村治理方式,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党建+自治”,激发乡村治理“动力源”。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抓手,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

    2025-04-28 17:37:00
  • 2025中国国际露营大会在浙江金华山举行

    4月25日至27日,以“新风潮、新装备、新境界”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露营大会,在浙江金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双龙风景旅游区(金华山)举行。这场集聚大客流、产业流与信息流的行业盛会,打造了“产业链+销售链+学术链+生态链”的四链融合模式,预计实现签约和交易总额超3亿元。此次大会由中国国际露营大会组委

    2025-04-28 10:16:00
  • “技术主权+开放生态”双轮驱动!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展览……

    5月15-17日,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以下简称“CIBF2025”)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本届展会以“技术主权+开放生态”双轮驱动,汇聚全球3200余家顶尖企业,覆盖30万平方米展区,聚焦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布权威行业成果,为全球碳中和提供“中国方案”。宁德时代首发零碳工厂数字

    2025-04-27 18:55:00
  • 行驶在无锡道路上的无人小巴背后,与长三角和大湾区的联动有何关系?

    4月22日一早,无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几辆特殊的小巴行驶在道路上。这是全无人设计的车辆:车内无方向盘、无油门、无刹车踏板,每辆车配备的一名安全员,随时将手放置在紧急制动按钮上。这些具备了L4级别驾驶能力的无人小巴,在无锡已安全运行500万公里,接驳17.7万余人次。位于无锡经开区的无人小巴。 张凌云

    2025-04-27 0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