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公司 贷款 企业 费用 车辆 万元 银行 中国 自己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母亲过于强势,东亚女儿的普遍困境?

79岁的信田小夜子是日本资深临床心理医师,她曾遇到这样的一位来访者:

雅子是一名老年家庭主妇,她长期遭到丈夫的暴力,婚姻不幸,将全部人生价值投注在女儿香里身上。她打零工补贴女儿上补习班,为女儿打理一切生活所需。当香里表示未来想读法律专业,雅子就为她搜罗司考真题、法律基础和日本史资料题,甚至泡在图书馆里学习,宛如她自己才是准备考试的人。

香里则一直在母亲面前保持着乖乖女的角色,对母亲言听计从,也如母亲所愿,考上了重点高中、第一志愿的大学,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了一名律师。

然而,二人之间的裂隙在一次聊天中暴露。上大学后,香里和母亲聊天时随口问了一句,“我可以学学化妆吗?”雅子回答,“不要脸。”

自此以后,曾经“完美”的母亲愈发展露出控制狂的一面。成年后,香里从工作到生活细节仍被母亲全方位控制,香里越想挣脱,母亲掌控得越紧。她坚持独居后,母亲还是会频繁突袭住处;工作日的每天中午十二点半和晚上十点都会接到母亲的电话,如果挂断,母亲则会直接找上门来。香里选择的结婚伴侣被雅子认定是“骗子”,婚后仍频繁出入二人的公寓,甚至主动给他们洗内裤。

最终,香里在长期矛盾中爆发抑郁症,决然切断联系。来求助信田小夜子时,母女二人已经四年没有联系了。

这样的故事在日本并非个例。2008年,信田小夜子出版了《母亲过于强势:守墓女儿的叹息》一书,她将香里这类女儿命名为“守墓女儿”,特指被母亲过度介入生活的女性。她们的母亲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全面干预学业、婚恋、生活琐事,并期望女儿晚年给予照护,身后为自己“守墓”。

为回应母亲的期待,“守墓女儿”被迫在“好女儿”的角色里持续自我消耗——她们既承受着母亲以爱为名的情感勒索,又被传统孝道捆绑,在代际的权力结构中沦为满足母亲情感投射的工具人。

2011年,日本经历了“3·11”大地震。信田发现,地震之后,很多成年儿女需要和父母重新长时间共处一室,长期隐藏的母女矛盾浮出水面,既有的家庭问题因此加剧。这促使她重新思考东亚母女关系的权力结构。写作《别了,母亲:守墓女儿的决断》(下称《别了,母亲》)时,她将研究的主体从女儿转向母亲,并试图回答: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导致了雅子这样的控制狂母亲的出现?

自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出现了一批书籍,记录当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现状。日本记者斋藤茂男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一书中记录了许多全职主妇,她们囿于家庭中,无法获得在外工作的丈夫能够享有的社会待遇与尊严,于是尝试通过酗酒、出轨的方式,试图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小林美希则在《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中指出,有大量女性深深痛恨着丈夫,但出于经济地位、舆论压力等因素,即使如此也不愿离婚。

女性在婚姻内部经历的危机也逐渐传递到代际之间——近年来,日本的不婚化和少子化现象引人注目。据NHK数据统计,自2000年来,日本结婚对数便开始下降,其间虽有短暂复苏,但未能扭转长期下滑的趋势。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结婚数首次跌破50万对,为战后最低水平。与此同时,2023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20,连续第八年下滑,跌至1947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那些母亲过于强势、被‘守墓女儿’的叮嘱压得喘不过气的女儿们,许多人因为恐惧自己将来会重蹈母亲的覆辙、变成另一个母亲而抗拒婚姻。”信田小夜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团块次代’(日本战后婴儿潮一代)的女性对婚姻绝望、害怕成为母亲的心态,或许正是日本不婚浪潮的重要推手。”

《别了,母亲》中文版出版之际,信田小夜子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书面专访。

信田小夜子,1946年出生于日本岐阜县。资深临床心理学家、日本公认心理师协会会长,活跃于女性和性别领域,研究成瘾、酗酒、依赖、性暴力等家庭与性别问题的心理咨询。(受访者供图)

1

“不可理喻的母亲,

其实也是父权制的受害者”

南方周末:你在2008年出版的《母亲过于强势:守墓女儿的叹息》一书中提出了“守墓女儿”这个词,在日本引发了许多关注和讨论,不过这个词汇在中国仍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能否具体讲讲,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守墓女儿”这个群体的?她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信田小夜子:1995年我从创办原宿心理咨询中心、担任所长开始,就一直为AC(Adult Children,成年孩子,指在父母有酗酒问题的家庭中长大、背负特殊生存困境的人群)提供团体咨询。来参加团体咨询的女性会被母亲嘱托类似的话:“我临终就靠你了”“你要替母亲守墓啊”。

这些女性即便已经长大成人、嫁为人妻,母亲仍然会将一切托付给女儿(而非儿子),正是看到她们被这种亲情绑架的痛苦,我才提出了“守墓女儿”这个概念。她们无一例外都是“孝女”,是会因为违背父母期待而产生强烈罪恶感的人。

南方周末:到了《别了,母亲》这本书,你更关注的是“守墓女儿”的母亲,为什么会有从女儿到母亲的视角转换?你对母亲有什么新发现?

信田小夜子:这些女儿们最需要做的,是远离母亲,或是即便同住一个屋檐下,也要在心理上保持距离。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把母亲当作研究对象,弄清母亲为何对女儿如此执着,为何要掌控女儿的人生,她自己又为何深陷不幸,等等。

像操纵无人机般将母亲客体化,从高空冷静审视,才能真正建立心理隔离区。最终你会发现:那个不可理喻的母亲,其实也是父权制的受害者。

南方周末:通常来说,母亲会因为什么样的契机走进你的咨询室?你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发现来自母亲的最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信田小夜子:这些母亲不认为自己是在给女儿制造痛苦,因为她们愿意相信自己是个好妈妈,这是她们的存在基础。母亲们抱着想修复和女儿的关系的期待前来,猜测她们的女儿可能:①得了抑郁症。②被陌生男人洗脑了才攻击母亲。③被邪教洗脑。但她们心里想的是:“只有我才能拯救我的女儿!”“医生,快给我一些建议”——这才是她们进入咨询室的真正动机。

南方周末:你在书中举了一位母亲雅子的例子,当她辩解自己是爱女儿的好母亲时,你会指出她的行为其实是在控制女儿,母亲听到这样的分析通常会作何反应?咨询师如何针对母亲的问题展开工作?

信田小夜子: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绝不能直接否定她们的动机。为了让咨询持续生效,要循序渐进。①先肯定她们作为母亲的付出(“这些年您真的很不容易”)。②委婉指出女儿疏远的可能原因(“您女儿会不会其实一直很痛苦?”)。③逐步引导她们意识到:要想修复关系,可能需要向她道歉。

从①到③的过程必须缓慢而谨慎,因为任何人都很难接受自己出于好意最终却伤害了对方这一事实,要承认自己是加害者更是难上加难。对母亲来说,承认自己是女儿的加害者简直是跨不过去的坎。因此很难只从方法论(How to)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日剧《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剧照。(资料图)

2

母女问题本质上是

丈夫的缺席与夫妻关系空洞化

南方周末:你提到,许多女性在青少年时期不够自信,结婚生子后却变成了过于自信、强势的母亲。这个过程具体是如何发生的?

信田小夜子:临床心理学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借助女性学与女性主义的视角。

即便到了2025年的今天,在性别歧视和父权制度的框架下,女性想要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凭借经济能力生存,依然举步维艰。尤其是那些只能选择当家庭主妇的女性,比如“团块世代”女性,对她们而言,自我实现的途径只有一条——成为母亲,把孩子培养成高学历的社会精英。

这些母亲看似强势,实则充满自我怀疑,充满了终身被困在妻子、母亲角色里的自卑感,同时,因不得不依赖丈夫而压抑着怒气无处宣泄。于是她们把女儿或当作替自己重活一次的“代跑者”,通过操控女儿的人生来获取些许满足,或把女儿当成宣泄情绪的“情感垃圾桶”。

南方周末:你在书中提到,母亲过于强势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理想形象投射到了女儿的身上,将女儿视作自己的一部分。母亲这个身份给她们带来什么,让她们难以割舍?

信田小夜子: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日本社会悄然兴起“要生就生女儿”的风潮。也许那些只能做家庭主妇的女性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与其指望父权制度下的长子继承家业,不如养个贴心女儿陪自己安度晚年——毕竟婆媳大战的烽火在1970年代就已燃尽,随着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夫妻矛盾成为新时代的主战场。

南方周末:相比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殊之处?

信田小夜子:这些母亲非常清楚,把儿子当盟友无异于重蹈婆媳战争的覆辙。于是她们转而牢牢抓住女儿,把母女同盟当作缓冲夫妻矛盾的防空洞。这就是母女问题的症结所在。

换句话说,所谓母女问题,本质上暴露的是丈夫的缺席与夫妻关系空洞化的真相。

南方周末:在书中,进入咨询室的是母亲雅子,然而,或许同样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还有她的丈夫,他的酗酒、家暴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紧张。在你的经验中,走入咨询室的丈夫或父亲多吗?当母女关系变得紧张时,父亲在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信田小夜子:现实情况是,男性来访者寥寥无几,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他们尤其对心理咨询避而远之。父亲们几乎察觉不到自己的妻子与女儿出现了问题,在这段关系中,他们置身事外毫不关心。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缺席才酿成了母女关系的恶化。这些父亲们笃信:“只要赚钱养家,不出轨,不家暴,就是满分丈夫完美父亲了。”

南方周末:在书中,女儿所受到的压力似乎全都来自母亲。为什么母亲对女儿有这么多的期待,但父亲就没有?父亲为什么可以在家庭关系中“隐身”?

信田小夜子: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你能一天工作24小时吗”的问题司空见惯。那个年代固化的性别角色分工观念,即便在经济低迷期也未曾动摇——这是深层背景之一。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男子气概”的性别偏见:社会崇尚的逻辑性、效率至上、结果导向等“男性特质”,与家庭生活的本质背道而驰。

南方周末:你在《我的婚姻还有救吗?》一书中也讨论了被家暴的女性,她们宁愿继续被家暴也不愿意离婚。为什么这些女性会忍受如此不满意的婚姻?

信田小夜子:大多数女性即便遭遇家暴也不会选择离婚,主要原因是缺乏经济能力。但更深层的是,在父权价值观和男性同性社会(homosocial society)中,女性只有作为某人的妻子或母亲才能获得社会身份认同(参见塞吉维克《男人之间》)。因此,即便她们拥有经济实力,“不做某人的妻子”带来的不安感仍令人窒息(参见上野千鹤子在《身为女性的选择》中的观点)。

南方周末:这类即使遭受家暴也不离婚的夫妻关系,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信田小夜子:在日本,孩子目睹父亲对母亲施暴被称为“当面家暴”,属于心理虐待范畴。根据我的从业经验,相比直接的身体虐待,这种目睹家暴造成的心理创伤往往更严重。

3

当问题浮现,她们才会被迫改变

南方周末:你提到,找你来做心理咨询的女性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于“团块世代”的女性,一种是生于“团块次代”(团块世代的下一代,即婴儿潮一代的子女们,约出生于1971年到1984年)的女性。这两代女性面对的母女问题有什么不同?

信田小夜子:女儿一代是看着母亲的背影长大的,如果母女关系融洽,女儿不会厌恶和母亲走同样的路。但那些母亲过于强势、被“守墓女儿”的叮嘱压得喘不过气的女儿们,许多人因为恐惧自己将来会重蹈母亲的覆辙、变成另一个母亲而抗拒婚姻。团块次代的女性对婚姻绝望、害怕成为母亲的心态,或许正是日本不婚浪潮的重要推手。

南方周末:可以看出,女性之所以不愿放弃家庭生活中母亲身份所带来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的失权。若想让这些过于强势的母亲作出改变,社会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信田小夜子:母亲是家庭这个微型王国里的掌权者,没人会自愿放弃到手的权力。对于拒绝改变的人,所谓的社会支援根本无能为力。只有当问题浮出水面,她们才会真正改变,比如女儿出现自杀倾向,或患上进食障碍这些极端情况,这些母亲才会被迫改变。来我咨询室的很多是这类母亲。

我认为必须擅用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让她们能和同伴一起面对“不愿承认的不幸”。当身为母亲的她们遭遇挫折,比如引以为傲的女儿患病、试图自杀等等情况,她们才有可能改变。

南方周末:你生于1946年,广义上来说也属于“团块世代”的女性。在你自己的经历中,是否有体验过母亲或女儿的身份所带来的困扰?你的咨询工作是否对你处理个人的母女关系提供了帮助?

信田小夜子:我自己的母女关系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冲突,母亲诚实、善良,去世前一直都是我最亲密的家人;我把在工作中获得的警示用在养育女儿之中,我们之间有分明的边界,我全力支持她的人生选择,我和女儿、儿子、儿媳、女婿乃至孙辈都相处得很好。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庆幸自己从无数案例中学到了“绝不能做的事”。

南方周末:这两年,中国年轻人也出现了和书中的女儿香里一样的“断亲”现象,放弃了与父母的沟通。“断亲”是否反抗的唯一方式?儿女怎么样反抗是最好的?

信田小夜子: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经手过很多断亲的案例。一想到女儿们(和儿子们)忍无可忍、万不得已才选择断绝关系,那种痛苦让我必须站在她们这边。我目睹过太多母亲所谓的“正确”和“爱”险些把孩子害死的案例了。

南方周末:母亲和女儿之间的边界到底应该怎么建立?

信田小夜子:为人父母意味着必须承认:你坚信的“正确”,未必能带给孩子快乐。我认为,只有意识到你自己的价值观可能会毒害女儿,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边界。

南方周末:从《我的婚姻还有救吗?》《母亲过于强势:守墓女儿的叹息》,到《别了,母亲》,你关注的重心更多是家庭生活中的女性。你在书中也感叹,“不知怎么,对父亲的期待值就是会低于母亲。”作为丈夫、儿子、父亲的男性,还可以如何改变?

信田小夜子:真正的家庭生活重视情感而非效率,注重过程而非追求结果,接纳混沌而非强求逻辑。直到千禧年后出生的(部分)男性,才开始意识到重构工作价值观的必要,他们认为家庭比职场更重要——我很期待这样的新生代将缔造怎样的家庭关系。希望母女问题不要停滞不前,希望再过一二十年母女关系会迎来全新的蜕变。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文章
  • 见证历史!暴跌19.4%!

    周乐 日本汽车出口美国正面临重大挑战。日本央行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合约货币计算的日本对北美汽车出口价格指数同比暴跌19.4%,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与此同时,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即将迎来一个关键转折点。巴克莱指出,受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影响,今年第三季度美国或将出现

    2025-07-11 07:34:00
  • 热浪来袭 日本气象厅向多地发布“中暑警戒警报”

    当地时间7日,日本多地出现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达到38.8摄氏度。日本气象厅和环境省当天向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的30个发布“中暑警戒警报”,提醒民众注意防暑。日本气象厅表示,受高气压控制,该国大范围地区7日天气晴朗,气温大幅上升。截至当地时间17时,日本全国914处观测点中,有20

    2025-07-08 11:11:00
  • 韩国总统:将尽快改善韩中关系

    韩国总统李在明7月3日说,将尽快改善韩中关系。3日上午,李在明在就职一个月之际在青瓦台举行记者招待会。李在明表示,将以坚固的韩美同盟、紧密的韩美日合作、尽快改善韩中与韩俄关系为基础,展开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守护和平与国民生活。李在明还说,在加强国防的同时将重启中断的韩朝沟通,以对话合作开

    2025-07-03 11:09:00
  • 日本航空回应上海至东京航班备降:增压系统出现异常指示,降低到安全飞行高度,具体原因调查中

    据日本航空消息,2025年6月30日,JL8696/IJ004航班(由上海浦东飞往东京成田,185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发现增压系统出现异常指示,为确保旅客与机组成员的安全,将飞机降低到安全飞行高度,并于20时48分在关西国际机场备降。目前为止,尚未收到乘客或机组人员出现身体不适

    2025-07-01 18:16:00
  • 【国际漫评】 友情价

    “东京怒了,日本取消日美‘2+2’会谈”——英国《金融时报》近日的这一报道引发关注。报道称,美国政府要求日本提高国防开支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后,日本方面随后取消了原定7月1日在华盛顿与美方举行的“2+2”会谈。出品|国际在线总策划|钟仁宗监制|魏静制片人|蒋丽丽主编|刘沐晨策划|曹珍绘

    2025-06-26 10:59:00
  • 50%关税!美国宣布,今起加征!

    今起加征。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美国商务部宣布将自6月23日起对多种钢制家用电器加征关税,包括洗碗机、洗衣机和冰箱等“钢铁衍生产品”。据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的通知,此次关税调整将八大类家用电器及相关产品新增为“钢铁衍生产品”,统一适用50%的税率。征税金额将根据各类产品中所含钢铁组件的

    2025-06-23 10:53:00
  • 正快速蔓延!近3万人感染,初期像感冒!严重可致死

    据新华社消息,日本国立健康危机管理研究机构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2日至8日的一周,日本共报告百日咳病例3044例,这是自2018年采用现行统计方法以来单周新增百日咳病例数首次超3000例。该机构公布的最新一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的这一周,日本报告百日咳病例3044例,之前一周报告病例232

    2025-06-18 10:39:00
  • 左小青回忆父爱圆梦《大众电影》,《不再退缩》定档

    今天,电影《不再退缩》举行定档发布,影片由金鸡奖获奖导演齐星执导、编剧,潘斌龙、侯佳音、左小青领衔主演,徐佳、赵麒、李韩邦妍主演。《不再退缩》中,潘斌龙饰演一心为孩子谋一条出路的父亲刘中华,他克服重重困难发现并挖掘小女儿刘星榆身上的运动天赋,以永不放弃的精神,坚持十几年治愈女儿的跛足,鼓励女儿勇敢走

    2025-06-16 0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