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公司 贷款 企业 费用 车辆 万元 银行 中国 自己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需做好三篇文章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农业发展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稳定。面对耕地日益减少、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农业科技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提升农业生产力。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部署,指明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导,具有高技术、高质量、高效能特征,由农业科技颠覆性突破,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农业生产方式革命性变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形成的生产力。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做好科技、企业与人才三篇文章。

一是全方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必须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育种技术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竞争力。随着我国育种技术进步,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以上,但核心种源对外依存度依然偏高。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的攻关力度,集中有效力量攻克技术难度高、覆盖面广、关联度强的关键技术难题。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仍然偏低,需加大种业基础研究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示范作用,力争在农作物育种、畜禽育种、微生物育种上实现革命性突破。围绕农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自主可控的农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因地因作物推进良田、良种、良技等融合。

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将绿色低碳技术赋能于现代农业。加大农业减污降碳增效技术攻关,充分利用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智慧农业技术,减少农业生产用水量及化肥、农药使用量,严防面源污染。研发和应用智慧减碳技术,降低农业碳排放。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重视发展旱作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规范整治,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植养殖模式,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

大力推动农业数字化场景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及创新平台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开展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二是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需培育一批“顶天立地”龙头型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也需培育更多引领地方农业差异化发展的“铺天盖地”高成长型企业。截至2024年底,我国与智慧农业相关的企业总量已突破8.3万家,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型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数量较少,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迈向高端化、国际化。要着眼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重视提升农业科技企业内生的创新能力,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培育一批农业领军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作用,支持其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决策。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农业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通过税收减免、专项补贴等政策工具,激励农业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降低创新成本。

发挥金融对农业企业创新的支撑作用。完善农业企业上市培育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设立农业创新型企业支持引导基金,重点投资智慧农业、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各地可根据情况设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支持种业、智能装备等战略领域,形成“技术突破—产业升级—资本反哺”的良性循环。

三是培养造就新型农业劳动者队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数量多寡、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需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打造一支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农业劳动者队伍。

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业,制定具有吸引力的高端人才政策。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培育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加强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引进一批农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产业需求、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涉农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涉农职业教育水平,鼓励职业学校与农业企业等组建产教联合体,培养一批农业科研型拔尖人才、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等。

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建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对接机制,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方式,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的数字技能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能力。

建立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农业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定位精准、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制度。鼓励高校教师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将科研活动从实验室转向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优化农业人才薪酬体系,提高农业人才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设立农业人才创新创业奖励基金,对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樊继达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文章
  • 多地出台政策举措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十一部门共同出台《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广州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聚焦广州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强化政策合力,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生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效能。    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

    2025-07-11 09:55:00
  • 基层“智”理在深圳|废水处理费“断崖”暴跌96%!深圳AI“环保哨兵”秒揪污染源

    7月7日,当记者踏入深圳横岗街道中联展园区南方数字创新产业基地,一场由AI驱动的环保治理变革,正悄然改变着这里企业与居民的日常。在园区“一般工业固废、小废水集中收集站”,环保管家技术专员汪师傅指着智能监控系统,向记者揭开AI赋能环保的神秘面纱。“过去排查环保问题,得挨个企业跑、人工盯数据,现在AI系

    2025-07-11 09:18:00
  • 对话领航者:金海消防李新晨——探索智慧化转型 开启全智能时代

    鲁网7月7日讯与领航者零距离,探究成功的奥秘。消防,保护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消防工程,贯穿着城市发展的脉络与中枢。走进山东金海消防工程有限公司,与总经理李新晨面对面,了解这家消防工程企业的发展脉络与探索智慧化转型的全新未来。企业核心业务与标杆项目:资质与实力双驱动李新晨,1972年出生于山东省滨州

    2025-07-07 11:15:00
  • 山西省首笔民营企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落地

    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我省首笔民营企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落地  本报讯(记者孟婷)7月1日,记者从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获悉,该行成功落地我省首笔民营上市企业股票回购增持5000万元专项贷款,精准助力企业实施股票回购计划,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2024年10月,央行联合金融监

    2025-07-06 06:01:00
  • “洪漂人才荟”夏季夜市招聘会燃动江畔

      7月4日18时,在朝阳江滩公园观洲湾天然泳场岸边,一场以江水为媒、沙滩为席、星光为幕的“洪漂人才荟”夏季夜市招聘会火热举行,将江畔装点成一座流动的人才集市。  据悉,本场招聘会是我市市本级2025年“洪漂人才荟”夏季夜市系列招聘会的首场,包括1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30家企业现场搭台,共提供50

    2025-07-05 12:59:00
  • 成都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超245万

    成都已形成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本报资料图片去年,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唐安华成为成都高新区首批自主认定的成都市C类高层次人才之一,“公司提交了自主认定申请后,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对我们产业一线技术职工来说,自主认定机制是很好的机会和鼓励。”机制

    2025-07-04 07:57:00
  • 一粒麦种的“逆袭”之路

    它在实验室里被科学家用高端仪器“选中”出道,经精选机“面试”入住河南高标准农田。智慧农田“保姆天团”全程护航,成熟后还能变身挂面、谷维素…从种子到产品,科技与农业联手,这就是中国粮仓的硬核实力!#科技赋能农业新高度#(AI训练:常力元文案:尚明桢配音:郭一择)

    2025-07-02 11:57:00
  • 敢当弄潮儿 奋力挑大梁|丹阳打造新生代领军创新型企业家集群

    6月23日,在位于丹阳开发区的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企业研发的新产品——动力电池高抗冲型塑钢防护构件成功下线。“在丹阳组织部门的帮助下,我们的研发得到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支持,产品在减重20%的基础上,抗冲击力和抗腐蚀性显著增强。”公司总经理朱成卓说,新产品契

    2025-06-29 0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