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公司 贷款 企业 费用 车辆 万元 银行 中国 自己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可能存在类地生命

人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有没有另一颗像地球一样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这都是人们长久以来关心的宇宙谜题。


记者6月3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在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发现一颗位于宜居带的超级地球Kepler-725c,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10倍。




这颗“超级地球”围绕一颗名为Kepler-725的G9V型宿主恒星运行。


该宿主恒星的光谱型与太阳相似,但它比太阳年轻,年龄仅为16亿年,表面的磁场活动要比太阳活动更为剧烈。


该“超级地球”位于Kepler-725的宜居带,一个适合液态水存在的区域,被认为是类地生命诞生的关键条件。它绕宿主恒星运行一圈大约需要207.5天,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近。


“‘超级地球’在一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附近的宜居带里,也就是说它有可能存在类似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顾盛宏介绍,“它离我们有将近1.6亿个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这么远。”


此项成果于6月3日发表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上,这也是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反演技术在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发现此类行星。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红星新闻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曹锐

相关文章
  • 王夔先生逝世

    编辑 | 余晖北京大学药学院今日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教育家、无党派代表人士、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王夔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6日21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王夔先生1928年5月7日生于天津。1949年本科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52年参加工作,在北京医学院药学

    2025-07-08 00:23:00
  • 抓牢抓细防汛防地灾工作 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白云赴宝兴县督导

    【来源:宝兴县融媒体中心】6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云赴宝兴县督导防汛防地灾工作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抓牢抓细各项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座谈会上,在听取宝兴县相关部门和宝兴县防汛防地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实地查看指挥中心

    2025-06-25 22:09:00
  • 无偿献血 礼赞生命 南阳市举办“6·14世界献血者日”纪念活动

    河南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南阳分中心组织员工献血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当天上午,我市在城区吾悦广场举办“6·14世界献血者日”纪念活动。 此次活动由南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卫健体委承办,市红十字会、市中心血站协办。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旨在号召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者行列,为生命

    2025-06-16 08:32:00
  • 新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可能存在类地生命

    人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有没有另一颗像地球一样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这都是人们长久以来关心的宇宙谜题。记者6月3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在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发现一颗位于宜居带的超级地球Kepler-725c,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10倍。这颗“超级地球”围绕一颗

    2025-06-04 11:11:00
  • 破百!花都人医“人工心肺”为生命续航

    近期,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临床应用累计突破100例!作为广州北部地区最早开展ECMO技术、应用例数最多且成功率最高的区级医院,近两个月以来,院ECMO团队成功救治了3名重症患者,展现了团队在ECMO技术领域的硬核实力与救治水平。“罢工”心脏按下“重启键”ECMO,被称为“

    2025-05-24 15:16:00
  • 极为罕见!中国天眼有重要发现

    北京时间2025年5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与伴星以3.6小时的周期相互绕转,且有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食,犹如日食或月食)。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

    2025-05-23 12:11:00
  • 不能吃,寄生虫多达6000条!近期大量出现,多地集中清理

    粉色预警!最近这东西又出现了有人一见就头皮发麻最近全国多地河道边出现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而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块近日,杭州城管养护部门对福寿螺及卵块采取了人工清除并集中碾碎焚烧或深埋的方式。浙江海宁,河道保洁人员会拿着高压水枪冲刷河道两岸。随着温度攀升,上海市一村村民志愿者在

    2025-05-19 08:32:00
  • 美味的牡蛎,记录下1.4亿年前气候

    【科学·近距离】作者:刘晓倩(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牡蛎是一道餐桌上的美味,但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它还能记录环境的变化和南北极的冰盖。以牡蛎化石为代表的增生生物壳体,如同树木年轮,每年形成明暗交替的生长纹层——夏季高温时,壳层生长较快、结构疏松,形成“亮带”;冬季低温时,生长减缓、结构致

    2025-05-08 05:56:00